瑞士拒派錢 香港憑甚麼?

發佈時間: 2016/06/13

瑞士拒派錢 香港憑甚麼?

最近,瑞士公投否決了每名公民每月可獲基本收入的建議,這結果對今時福利主義聲音日漸響亮的香港甚有啟發,尤其在全民退休保障這議題上,瑞士這項公投決定背後的理念,就更值得探討。

這項公投的內容是:所有瑞士公民和成為公民5年或以上的外國人,都能獲得每月2,500瑞士法郎(約20,000港元),兒童則獲625瑞郎(約5,000港元)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在公投結果出來之前,不少中文傳媒以「爽領」來形容公民獲派錢心態,這個「爽」字真是可圈可點。

在全球公認為有能力照顧得國民福利較好的國家之一的瑞士,也有近8成人(78%)投票否決,不要「無條件派錢」,其民智是否比「全球智商最高」的港人更高?非也,只是他們肯實事求是,認識到若今時「大家拿」就會變成「大家瓜」。

顧名思義,「大家拿」是對加拿大福利制度的戲謔,同是北美國家,美國福利制度也不見得怎麼務實,故也一定「瓜」。不過,這種「大家拿」的心態並不是北美發達國家獨有,那些坐擁豐富石油資源的中東國家,亦有另一種祖傳財富的「二世祖」心態,科威特如是,沙特阿拉伯也如是。這些國家都是少徵稅,以至無徵稅,但福利卻多的社會,羨煞旁人,直至油價變天。例如沙特阿拉伯人一直以為「石油永恒、阿爺(國家)富有」,其實,以沙國的福利政策,油價要長期維持約80美元一桶,才可支撑到政府開支,但其財政儲備只夠8年開支,而現在已過了一年……國家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嗎?

看瑞士倡議公民可有基本收入的理據是:一、公民可有選擇從事「最有價值」活動的彈性和自由;二、可對抗貧窮和不平等,確保所有人可以有尊嚴地過活,例如照顧家庭的主婦或人士,可有入息。所謂「最有價值」、「彈性自由」,從另一角度看,可能是令人疏懶的藉口,至於「人類天生希望有所貢獻」云云,猶如「人性本善還是惡」的哲學性前設,並不可被視為普遍真理。其實在當地,約2萬港元可能只比當地的「貧窮綫」稍高,未必有吸引力,還要具體看看瑞士的生活指數才可下定論,而北歐國家日常生活開支,不見得比香港低。

三、基本收入可讓創業人士無後顧之憂。若大家熟悉一個個創業家的故事,就知道他們多是在窮愁潦倒下,抱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心態才得以成功,而創業絕不是生活無憂的富二代一些無心插柳的玩意。

無論講人生尊嚴或講創業宏圖的條件,為搶選票的政客都會包裝得十分動聽,但這些美麗的空中樓閣,總敵不過「坐吃山空」的事實,瑞士公投否決了荒謬的福利建議,不是「貼地」,而是個「靠自己」的啟示。財政強如瑞士也不亂派福利,其公民亦不會要求政府打救,港人對退休保障,也應作如是觀。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