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設計師赴台 吹製玻璃闖新天

發佈時間: 2016/06/10

玻璃晶瑩剔透,造型千變萬化,卻一跌即碎。原本任職設計師的陳韻晴(Avil)就是迷上了這種「脆弱的浪漫」,承受逾千度高溫、經歷無數次失敗,Avil堅持親手塑造自己的未來,更在台灣建立吹製玻璃事業。

外表冷峻的玻璃,經爐火錘鍊,變得如水般柔軟,玻璃師一吹、一轉,即塑造成各種形態。新竹的夏天份外炎熱,樂觀活潑的Avil就是有此恆心和耐性,每日抵受玻璃熔爐逾千度高溫,和舉起沉甸甸的吹管,還有經歷無數次失敗。

原本Avil任職平面設計8年,老闆更擬擢升她為管理層。但32歲時,Avil頓感生活平淡,毅然辭職到台灣旅行一個月。她早前留意到新竹的玻璃博物館有吹製玻璃課程,趁旅程期間去學習,遇上恩師兼玻璃藝術家戴文泰,遂決定「拜師學藝」。形容行事「自由式」的她,竟在毫無創業藍圖下,留台創辦「泰玻璃工房」,以恩師名字命名。

新竹玻璃產業因成本高昂、定單減少等,已「步向夕陽」。她憶述,初期僅靠約20萬儲蓄營運,其後更需借款近60萬元。為減省支出,寧願每日步行大半個小時來回工房,甚至個人不出糧,以維持向員工發放花紅。難得家人從沒反對,但對她離鄉別井「身水身汗燒玻璃」大惑不解,她卻覺得距離成功「只差一點點」,愈燒愈起勁。

獲新竹博物館邀請參展

轉眼間,工房已渡過了七個寒暑,亦接近收支平衡。但問到未來發展目標、何時回本,Avil直言:「凡事太多目標,例如何時賺錢、如何有更多回響,最終甚麼都做不來。沒有期望,收穫反而更多。」

去年年中Avil獲邀在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展覽,第一次邀請家人到工房參觀。她有40件作品參展,其中名為《親愛》的彩色水滴型擺設,象徵她與家人關係。但她承認,台灣對手工業接受程度較高,而且有生產業,可方便製造原件;反觀香港租金昂貴,難以覓得合適地點發展。

開設工房遇困難

Avil指港台兩地文化存在不少差異,例如香港人較務實,適合宣傳等前綫工作,台灣人則較隨心,需因應特質分配工作。Avil憶述,到台灣設立工房時,最初只租用四樓的樓上舖,但因玻璃熔爐等需工業發電,接駁電力有困難,結果改造熔爐成電爐,減少用電。

記者:蕭頴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