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

發佈時間: 2016/06/07

3天前

有些人很怕出席喪禮,怕不吉利,怕死亡的氛圍,怕這怕那。而我,只怕沒給失去摯親的好朋友,送上及時的安慰,所以幾忙也盡量出席。經歷過才會明白,即使只是一個擁抱,一個花圈,一個「我明白」的眼神,原來都很重要,是心靈上的一份支持。聽着牧師在誦讀詩篇第23篇,琴聲平靜而哀傷,一切歸於塵土,只是一埸虛空。朋友哭着說「捨不得」,還是要捨。

好幾年前,新加坡有一個很感人的公益電視廣告,喪禮上妻子在致辭時公開揭露逝去的丈夫的缺點:早上如雷的鼻鼾聲和停不了的放屁聲。誰知道話鋒一轉,她其實是在訴說綿綿不盡的思念……當丈夫病重時,這些聲音就是最大的安慰,證明他還活着。就是這些細微、不完美的小事,凝聚成我們完美的人生。(https://youtu.be/jkp3tHcQ3e8)

有這樣的說法,肉身只是一個載體,靈魂也好、一束思緒也好,受着這載體的限制,也因此得以存在於眼前這個時間、空間;當這載體朽壞了,這束思緒就釋放了,飛去了不可知的第N度空間。人類太渺小,甚麼也不懂得。

「珍惜眼前人」這句話真的很cliche、很out,用到爛,卻又是真實而恒久的道理;趁着大家仍相聚在同一個時空,感受到溫熱冷暖,就別浪費時間在無謂的事上。因為有些「再見」,是真的永遠不會再見了。

2小時前

今年6月,悼念的燭光又再點燃。有人大聲疾呼:「中國人的死,關我甚麼事?」這世界有各式各樣的人,管不得這麼多,也沒心情去研究和爭論。有人是看到動物被虐待,都很激憤難過。我更無聊,看見躺在地上瀕死的蝴蝶,也會可惜一番。我們只能對自己的心負責。悼念的方式和意義,甚麼叫有用?甚麼是無用?何須旁人指點。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Esther Wong TBWA\HK 行政創意總監 廣告天下 純粹些牙
欄名: @實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