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過去

發佈時間: 2016/05/17

「梵文的過去式分三種。」印度北部某山頂密林中的小宅,住了一位高人,他60來歲,短小精悍,黝黑的臉龐,蓄着灰白色的鬍子,眼神如炬。一談到梵文便滔滔不絕。

他是梵文老師,也醉心研究梵文,我們叫他達先生;一杯masala tea在手,我們這些過客,梵文認識是零,聽得如癡如醉。

達先生說,古印度的梵文文法,有三種過去式:當天的過去式、生命中的過去式、遠古的過去式。

語文的過去式,能窺探古人的時間觀。第一種過去式,用於一天之內的過去。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常作息規律,以一天為單位,這種過去式,用以描述平淡的日常,談論今天做過甚麼,要做的事是否完成。

一生中的過去式,用於描述人所生存時代之記憶,每個人生命中的所見所聞,色聲香味觸法,就用第二種過去式記錄。

第三種過去式,描繪遠古的祖先、傳說、神話;那些未有文字清楚記載、文明起源時的蒙昧往事,正是屬於群族的記憶,另一層次的過去。

三種過去式,連繫着三種記憶,一天、一生、一世界;從生活的日常,到生命的流逝,再眺望前人的足迹與傳承。每一遍語文的默頌,都刻劃時間的軌迹。

誰說印度人沒有時間觀念?只是不如現代人般,拘泥於爭逐一分一秒而已。

我不隨便稱讚「高人」,能於短短幾句話道出扼要,叫人着迷。達先生,真高人。

(本欄逢周一、二刊登)

撰文: 區家麟 時空旅人,終身遊學
欄名: 風起幡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