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等待

發佈時間: 2016/05/16

永恒等待

印度教神廟,濕婆座前,總俯伏着一化身為公牛的神獸,名叫南迪。南迪一動不動,在做甚麼?我們問印度朋友。

印度朋友隨即拿出手機上網,讀出一位大師的詮釋:南迪在等。等甚麼?沒有甚麼,就是單純的等。

這種等待,沒有期待;南迪象徵永恒地等,等,是印度文化中的美德,南迪沒有期待濕婆有何開示,就只是靜靜地俯伏着。延伸至禪修打坐之法,學習南迪,就只是坐着,不做、不想、不求、不期盼,保持內心對世界的觸感,這就叫打坐禪修。

一百個大師,有一百種詮釋。當印度朋友宣讀「等的美德」後,我們發覺,以後這位印度朋友遲到時,我們不僅沒有怨言,還似乎要感謝他讓我們有永恒等待的機緣。

一抵埗朋友已提醒,時間分兩種,一種叫時間,一種是印度時間。印度人走路,總是不徐不疾,隨時隨地搭訕,叫你等五分鐘,代表叫你有永恒地等的準備;朋友遲到不埋怨,重要是呆等也要用心,正念默享時間的流逝。

這種時間觀,不是印度不印度之別,而是普遍存在的城鄉之別;城市人,活於鐘錶的框限中,時間就是金錢,習慣一切安排好,地鐵延誤五分鐘也不耐煩。如果有一天,你能擺脫時間的控制,不再為一分一秒抓狂,把等待變作欣賞四周事物的契機,恭喜,這就是回歸自然,你應該得道了。

(本欄逢周一、二刊登)

撰文: 區家麟 時空旅人,終身遊學
欄名: 風起幡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