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之門

發佈時間: 2016/05/16

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本周來港,他的行程包括會與幾名泛民議員在內的人士在酒會見面,為時四十分鐘。泛民議員是否與張會面及溝通,似乎成了大議題。

不少人已指出,二十多人談幾十分鐘,不會有實質的結果;這次會面溝通,最大的是象徵意義,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希望今次打開了溝通之門,可締造日後進一步對話的空間。

有溝通當然比沒有溝通好。遠者如南非的曼德拉,最後透過與白人政府的溝通及談判,帶領南非走向和解;近者如緬甸的昂山素姬,她亦是與軍政府進行溝通,開展現在的新局面。

究竟溝通之門應由誰開啟?有人認為泛民人士不願意溝通,令溝通之門無法打開。我始終確信,溝通之門必須由掌權者開啟。在中港關係這個問題上,港方處於弱勢,根本無力要求溝通。再以南非及緬甸為例,掌權者牢牢掌握權力,如此下去,只會是雙輸的局面,曼德拉及昂山素姬固然沒能得償所願,但當權者的處境亦會每況愈下。只有當掌權者明白雙輸的現實,掌權者才會讓步,進行溝通。

自「八三一」人大釋法後,香港的處境只會一直壞下去,這情況相信中央政府亦看得出來。我樂見中央修訂策略,開啟溝通之門,我也希望以上的想法不是一廂情願。(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鄧偉棕 畢業於中大社會系,執業律師,佔中運動支持者。
欄名: 後佔領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