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發佈時間: 2016/05/11

有人覺得社會很沮喪,年輕人需要面對各種學習和生活壓力,於是有心人千方百計嘗試散播「正面信息」、「希望信息」。最常見的就是明天會更好、世界真美麗、上天眷顧、人人有運到等。可惜這些信息運動總是吃力不討好,不大能感動人心。

與同行朋友談起這個課題,大家都有同感。但不少朋友都覺得那個比較舊的宣傳短片反而有鼓舞作用:兩個男孩因天雨而不能踢波,甲童不開心說:「難道個天唔喜歡我?」乙童說:「明天再打囉,明天會好天氣。」翌日,他們可以踢球了。甲童問:「你點知㗎?」乙童答:「唔知㗎,希望在明天嘛!」

有人心有不甘,為何這條短片能成功,其他的卻不能?是因為這些男孩可愛?也許是吧!但更重要的是,片內沒有承諾各種「一定好」、「會更好」的願景,男孩清楚說明他沒有預知能力,也不是一個承諾,他擁有的只是一個自我激勵,甚至是天真、沒有證據的信念。

更有趣的是,利用天氣自然現象隱喻人生遇到逆境,一些完全與我們計劃意願相反又不受控制的情況,讓觀眾輕易地掌握到人生起跌,天有不測風雲,月有陰晴圓缺的大道理。

這麼簡單的一條短片便可以帶出希望,不再是甚麼客觀事實證明,而是一種內在力量,毋須任何名人勵志,而是靠我們自己的信念和一點天真,就可以建立起那種助我們捱過難關的心理質素。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梁若芊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