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小黑蚊襲港 一身熱汗易被叮

發佈時間: 2016/05/06

今年是本港55年來最潮濕的4月,時雨時熱引發小黑蚊(蠓)患,台灣已出現大爆發,本港亦陸續有小孩疑被咬到腳腫如豬蹄,更有10個月大嬰兒疑被咬到雙腳紅腫兼發燒,有醫生指求診個案比去年增一成,提醒抓損細菌感染可致敗血症。

家庭醫生鄭志文表示,不時會有被「蚊滋仔」叮咬後的求診個案,今年較去年增一成,「日日都有(個案)」,相信與早前下雨頻繁有關。

他指,兩星期前有家長帶10個月大幼兒求診:「隻腳腫晒,好多紅色一撻撻,中間有粒點,特別硬同紅,摸落會痛,都有發燒。」他稱,家長都只是說家中有「蚊滋仔」,排除細菌發炎後,處方抗敏藥及低劑量類固醇,相信一周後可消腫。

抓損易感染 可致敗血症

鄭志文解釋,「蚊滋仔」叮咬後會釋出分泌物,故年紀愈小的幼童被叮咬後,過敏反應愈嚴重:「會易有細菌感染出現敗血等併發症。」

另一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陳銘偉亦指,早前曾有一名3歲男童被蚊蟲叮咬後求診,家長指早上帶幼童到公園後,下午耳朵就紅腫,「腫到耳仔大了一半」,幼童不癢不痛,獲處方消炎抗敏藥。

香港殺蟲業協會公關主任蔡炳然指出,每年3月中至10月是蠓的繁殖期,「最高峰必是夏季」,加上今年較多時候潮濕有雨,有利蚊蠓繁殖。

蔡指,體溫愈高愈吸引蚊蠓,當小朋友在公園玩耍後一身熱汗,最容易被咬。

香港蟲害管理學會主席陳澤森提醒,高危地區包括學校和球場邊近去水渠位,如將袋或背包放地上,隨時會令蠓黏跳至身上。

球場玩一個鐘 被叮28處

梁小姐一家四口本周一到青衣北公園小型足球場遊玩,期間丈夫及10歲長子與其他小童「落場」玩,自己與8歲幼子則留於場邊,期間雙腳曾有「好多粒黑點」:「無咩感覺,之後就開始痕。」

其幼子手腳面耳仔無一倖免,更痕癢得抓損患處。她憶述,當日僅逗留一小時,自己雙腳每邊都已被叮咬27、28處,即使噴了天然防蚊劑亦無效:「已經行上行落都趕唔走,(蠓)跳跳下又飛得快,拍落去都有血。」

中藥防蚊包 天然有效

被蚊蠓咬如何止痕?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陳銘偉教路,如症狀不嚴重,可先以蚊蟲藥膏塗患處止痕及消腫,惟情況持續且出現膿腫,應及早求醫。

至於近年瘋傳的中藥防蚊包,藥材包括丁香、艾葉、白芷、蘇葉、薄荷、石菖蒲、藿香、金銀花,全部各10克,混合裝在布包內就可驅蚊,是否有醫學根據?

註冊中醫師石敏棋表示,據中藥包的8種藥材分析,當中大部分屬辛香味,相信對驅蚊有一定作用;藥效方面,金銀花清熱解毒、藿香薄荷提神、石菖蒲祛濕;她亦認為,以藥材包驅蚊天然無害,勝過坊間部分含致癌物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