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保一手供銷平衡 每季需銷售4500伙

發佈時間: 2016/05/06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日前在網誌表示,沒有條件在土地供應的工作上「放軟手腳」,他亦解構剛公布的一手潛在供應大升至92,000伙的原因。

這次潛在一手樓供應量按季大增約5,000伙(總計達92,000伙)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2016年第一季一手樓成交量大幅下跌至1,325個單位,遠低於過往兩年平均每季的約4,200個單位;

二、一幅可建逾1,700個單位的大埔住宅用地,原本計劃於去年11月底截標,但因受司法覆核影響,延至今年2月初才截標賣出,令原來的土地供應步伐被打亂;否則,去年底的潛在一手樓供應量已接近89,000個單位。這也反映了司法覆核對有序的土地供應帶來負面影響,亦容易令巿場產生誤解。

如果定期研究這些數字的變化,可以大概推測一手供應庫存增減的情況,是持續去庫存,供需穩定;還是新盤堆積,發展商有需要調整售價優惠去庫存。

首季成交大減 新樓庫存續增

以第一組新盤銷售的數字為例,有兩個考慮,局長採用過去兩年,每年略低於1.7萬伙一手成交登記量,計算出每季平均要銷售4,200伙,亦即每月成交需要達1,400伙。今年首季一手成交僅1,325伙,大幅下跌。美聯物業一份研究報告亦指出,今年第一季,新盤首月售出比率大幅下降至30%,意味期內100伙新盤推售時,僅30伙於開售首月內成功售出,反映發展商去貨速度顯著減慢。4月的一手成交約為1,261伙,仍然未達平均每月需銷售1,400伙的水平,換言之,4月新盤庫存又會微增。

其實,新盤銷售數字,仍可訂出更高標準。目前港府的每年供地目標,是每年1.8萬伙的水平,包括政府賣地、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巿區重建局項目,以及私人重建/發展項目等等,假設持續達標,理論上,每季一手新盤銷售,應該要升至4,500伙才能供銷平衡,若維持過去兩年的每季4,200銷售水平,每年理論上會多積存1,200伙待售新盤。

每半年量度供地情況 避免波動

附表顯示,一手每年登記成交超過1.8萬伙水平,要追溯至2007年,當年一手個案有20,123伙,差不多近10年前的事。

至於局長所指的第二點,早前筆者亦有提及,去年第四季(10至12月),合共批出涉及3,659伙的土地、2016年首季共批出土地可建單位數目達4,646伙。現時踏入新財政年度,可以每季量度,供地是否達到可建4,500伙單位的水平,但供地受各種招標安排、發展商的承接等影響,故除了每季,每半年亦可觀察供地情況,可避免數據出現季度波動。

除了一手成交及供地可把4,500伙列為量度目標,落成量亦如此,今明兩年預計落成量均約有1.8萬伙,今年首季僅錄1,800伙,當然落成量按季變化較大,宜觀察較長時段。

所以4,500伙,是未來一段頗長時間,不得不謹記的關鍵數字。

撰文:《經濟日報》專家樓論專欄作者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