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收2.5萬家用嗌加碼 阿媽被批發錢寒

發佈時間: 2016/05/05

家用給多少因人而異,惟不斷苛索便難為了子女。有女生呻母親毋須負擔家中使費,與姊姊每月給她2.5萬元仍不滿足,常嚷着要加碼。社工指部分長者曾經歷艱苦,故看重金錢想多個保障,建議子女了解背後因由,解決家庭爭拗。

有女生在討論區訴說,父母早年離異,她跟姊姊隨母親居住,現時兩姊妹每月給媽媽2.5萬元家用,水電煤等雜費由她們支付,形容母親「淨袋」家用仍不滿意,常要求增加家用。帖文指「問佢要咁多嚟做乜,佢答『你哋畀多啲我係天經地義』,聽得多自然火都嚟!」事主又指母親知她每半年派一次花紅,每次要求攤分一半,事主惟有將花紅「報細數」,迴避母親的苛索。

部分長者只望子女多關心

部分網民批評事主的母親「發錢寒」,形容她「儲嘅錢隨時多過一個中產」。亦有網民稱,月入1.3萬元,每月給父母1萬元家用,月尾阿媽會「回贈一千幾百」。另有網民指部分長者未必真想要錢,只是想子女多些關心自己。

香港長者權益協會總幹事李立航指有寡婦湊大獨生子,兒子長大當醫生,與母同住,母親要求每月家用4萬元。「兒子求助時說媽媽下下講錢,又常催他加碼,感覺沮喪!」

李立航指,個案後來經社工介入調解後,才知這位婆婆對兒子甚依賴,惟有借家用借題發揮。「老人家覺得阿仔工作太忙,無法陪自己,惟有從金錢上取得滿足,結果損害家庭和諧。」

着緊金錢 源於生活曾艱難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鄧瑨瑜指,部分長者對金錢着緊,與他們年輕時生活艱難有關。「經歷過經濟困難,他們會抱積谷防飢心態,怕子女一旦不理自己,恐難以生活。」部分長者亦有感「我死咗,錢都係留畀子女,幫你儲多些錢都無壞」,亦有人擔心子女亂花錢而想替他們儲錢。

鄧瑨瑜提醒子女應多了解父母的想法,同時解說自己也有一定開支。「譬如列出自己每月有哪些開支,儲蓄及家用比例等,讓父母理解。」如果認定對方是貪心,只會令雙方關係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