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與辯論同是思維及組織力的訓練,剛於三月中成立的香港演辯總會,因有感基層學生支援不足,希望同學能爭取向上流的機會,因而籌備香港演辯代表隊。除了給予學生公平學習機會,也想創造新的辯論空間,在個人、學校以外,辯論員的身份也可以是代表一個地區,並期望日後有機會進行辯論界的奧林匹克。
香港演辯總會主席梁子君博士稱,總會在構思初期,曾想過只以辯論為目標,但辯論需要一定技巧,很多同學並不能一開始便掌握,因而需要逐步來,先累積演講經驗,當同學能有系統、有組織地說出一番說話,才教辯論,如怎樣回應、反駁,在短時間內組織資料,建立主綫,並表達理念。
培養團隊精神
總會今年將舉辦三項主要活動,包括香港演辯代表隊選拔賽、於三月至七月舉行的中小學學思杯比賽,以及幼稚園小朋友也可參與的口才大激鬥。他稱,總會現正為49位經由18間學校老師推薦的同學,進行三場訓練及甄選賽,當中的12位成員會組織成香港第一支演辯代表隊,在六月與廣東省南海教育局合作,與南海區聯校代表隊進行交流活動。而當中17位同學會由香港演辯總會全數資助其訓練及交流費用,即使同學未能成為12位代表隊成員,亦可一同交流,藉此擴闊視野。
香港演辯總會創會會長鍾傅美玲補充,同學透過交流總有得着,也可作出回饋。「同學會自動成為推廣大使,在就讀的學校推廣演辯活動,如在早會分享辯論經驗、作新聞評析、在校園電台廣播或進行演辯比賽等,引領其他同學積極參與。」
學習要輸得起
她說:「把演辯拓展至幼稚園的層面,並非要拔苗助長,小一及幼稚園只會着重口才訓練,講說話的能力及組織思維,至小二才會訓練辯論思維,導師並不鼓勵同學死記硬背,而是希望他們真的學懂分析。」她不諱言在這方面香港學生能力較弱;及至小四、小五,學生應已具備批判思維,更重要是培養團隊精神及「輸得起」的態度。「參與比賽讓小朋友了解輸贏並不是最重要,學習才是最終目的。」
撰文:郭子臻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劉淑雲
設計:梁政敏
-
新冠肺炎|醫管局承辦商化驗室受污染 致化驗程序滯後 涉2萬樣本 |
|
-
優惠門票|天際100開業10周年 推港人專享生日優惠【內附詳情】 |
|
-
濫用育嬰室│無品男霸商場育嬰室煲劇 港媽想餵奶被阻:我個女好肚餓 |
|
-
新冠肺炎|泰國4月放寬入境措施 已打疫苗旅客隔離期減半至7日 |
|
-
疫市炒風|UA戲院現金券「絕版」掀炒風 賣家「回憶」做噱頭炒貴10倍 |
|
-
K11 MUSEA|K11 MUSEA員工獲派$3800獎金 新世界感謝為抗疫付出 |
|
-
「職業治療個人化 提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自理能力」 |
|
-
-
-
「迷你工作室靈活租約 有助彈性創業 疫下殺出新血路」 |
|
-
「類風濕性關節炎致進食困難 注重營養吸收 避免骨質疏鬆」 |
|
-
「註冊藥劑師推介 陳琪、麥雅緻大讚 法國天然療法保健品 預防+紓緩外感初發症狀」 |
|
-
-
「停經針」抑制卵巢功能 未停經晚期HR+/HER2-乳癌擴闊治療方案」 |
|
小辯論家大急才 臨場應變考轉彎 - 晴報 - 親子/教育 - 親子 - D160505
小辯論家大急才 臨場應變考轉彎 - 晴報 - 親子/教育 - 親子
講與辯論同是思維及組織力的訓練,剛於三月中成立的香港演辯總會,因有感基層學生支援不足,希望同學能爭取向上流的機會,因而籌備香港演辯代表隊。除了給予學生公平學習機會,也想創造新的辯論空間,在個人、學校以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1606995%2F%E5%B0%8F%E8%BE%AF%E8%AB%96%E5%AE%B6%E5%A4%A7%E6%80%A5%E6%89%8D%20%E8%87%A8%E5%A0%B4%E6%87%89%E8%AE%8A%E8%80%83%E8%BD%89%E5%BD%8E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1606995/%E5%B0%8F%E8%BE%AF%E8%AB%96%E5%AE%B6%E5%A4%A7%E6%80%A5%E6%89%8D%20%E8%87%A8%E5%A0%B4%E6%87%89%E8%AE%8A%E8%80%83%E8%BD%89%E5%BD%8E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1605000/1606995/iStock_000039996914_Large-170909_20160505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1605000/1606995/
親子/教育
親子
007
1606995
503
503008002
親子/教育 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