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科大新發現 改善認知障礙

發佈時間: 2016/04/22

社會老齡化,腦退化疾病之一的阿爾茲海默症,成科學家難以拆解的謎團。科大理學院院長葉玉如率領研究小組,以3年時間研究,發現白介素-33(IL-33)蛋白質,能有效改善實驗小鼠的認知障礙和病理徵狀。研究已取得專利,未來將研究用於人類。

阿爾茲海默症其中一項病理學標誌,是患者腦中有累積的澱粉樣(Aβ)蛋白斑和神經纖維纏結。而IL-33是調節人體免疫系統功能,團隊發現,患者體內的IL-33功能異常,無法有效清除Aβ,影響腦部溝通功能,而這亦是主要病因之一。

葉玉如率領小組,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授劉富友及浙江大學教授張寶榮,利用模擬該病轉基因小鼠作研究,呈現不同程度症狀。牠們先置於有輕微電擊的實驗箱內,「學習」驚慌反應,再置於另一沒電擊實驗箱,觀察會否驚慌。團隊再將小鼠分成兩組並注射同等分量的IL-33,其中一組連續兩天注射,另一組則一周內觀察其行為反應。

團隊發現「兩天組」小鼠腦內Aβ顯著減少,而「一周組」則成功改善神經細胞的通訊缺陷和記憶力衰退情況,但未找出每次注射IL-33可維持多久。結果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目前取得專利,並與本地生物科技公司商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