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動漫遊歷 認識孔老師

發佈時間: 2016/04/14

孔子與儒家思想,總讓人聯想是遠古事物。現正於香港教育博物館舉行的「再遇孔子——我和孔老師有個動漫遊約會」展覽,卻把孔子與現代日常生活連結,更配合動漫及多媒體展品,讓幼稚園學生至成年人,一同穿越2,500年,重新認識孔子這位「萬世師表」。

香港教育博物館館長呂詩敏(Patricia)指出,儒釋道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大家都知道孔子,印象也很深刻,但展覽會從新角度構思,讓傳統體裁立足於現代,並找出儒家思想與孔子在我們生活中的印記。「展覽結合靜態與動態的元素,着重讓參觀者參與、體驗,並同時有語文、文化、通識及德育等切入點,也會設計不同重點的特色活動,不同年齡的觀眾也可享受其中。」

穿越古今

Patricia續稱,整個展覽分作三部分,包括「立足現代——我們生活中的孔子」;認識孔子生活年代的「穿越2,500年——再遇孔子」;最後以「穿越古今——儒家文化傳承在香港」返回近代香港。「展品包括動畫、漫畫、圖書,歷史文物所佔的篇幅其實不多,部分展品更是由孔子故鄉山東省文物局及曲阜市文物局借出,如《孔子行教像》的摹本。此外,漫畫家蔡志忠老師也提供了三幅孔子像作展出之用。」

愉快學習

孔子以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思想辦學,其教育思想絕不過時,也與現代教育理念及價值觀相近。「孔子早在2,500年前已提出愉快學習、照顧個別差異,甚至終身學習、持續進修等理念,其思想跨越了時代。」

Patricia期望不同年紀的學生及觀眾也可享受其中,中、小學及幼稚園更會安排不同的導賞活動。「對幼稚園的孩子而言,他們是初遇孔子,活動會以『仁、禮、孝』引入,這些雖然看似古老的概念,但其實生活中說別人無禮、失禮,當中的『禮』就是來自儒家。而且『仁、禮、孝』也是會意、象形字,導賞員會以切合小朋友的能力作解釋。例如『仁』是兩個人相親相愛;『禮』會教孩子拱手的動作,有小朋友覺得拱手像拜神,導賞員便要小朋友想想現代人與古代人會如何互相打招呼?而『孝』則是兒子背着老人,個別學校的孩子有讀過《三字經》會更容易投入。而孩子們也很享受一起做工作紙及小手工的環節。」

互動遊戲

教育博物館也特別為是次展覽開發了多個互動遊戲,初小學生已可試玩,如「畫中論語、話中論語」結合圖像與文字的配對;「成語大挑戰」要用籃子模擬接着在熒幕跌下來的成語句子,其他工作坊及遊戲還有投壺及拓印畫等,內容涵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Patricia說:「目的都是帶出更多互動元素,在展示上能更活潑、年輕化;也希望參觀者日後有興趣接觸不同展覽,多逛博物館。」(網址:www.museum.ied.edu.hk)

撰文、攝影:郭子臻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設計: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