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品牌難入奧運

發佈時間: 2016/08/12

體育精神實在可嘉,但不得不承認,奧運也是一個名利場。運動場上各國鬥得熱烘烘,幾大運動品牌也鬥得難分難解。奧運大會對非官方贊助商的廣告有諸多限制,亦正正因為並非官方贊助,幾大運動品牌每次都會施展出渾身解數,在競技場外以游擊戰來參與這項盛事。

到底怎樣連半隻字「奧運」也不提,但又可以令人聯想起奧運?

四個月前,Under Armour已為即將出戰的美國泳手Michael Phelps,拍攝了一輯懾人心弦的網絡影片。廣告中他像一個苦行僧,觀眾只見他在沒有鎂光燈下的漆黑泳場中,孤獨地苦練。此片在網絡大熱,成為奧運前奏亮點之一。

過去的周日,Michael Phelps終贏取了他第19面奧運金牌。這一刻,Under Armour不能直接道賀,卻在官方Twitter發帖,以非奧運圖片展示距離終點尚差一綫的Michael Phelps,配上簡單一句"Stay one stroke ahead."與美國國旗,言簡意賅,一矢中的。

為了避重就輕,每年奧運,Nike的主題廣告,都會起用大量素人,他們不一定是專業運動員,更多是平凡的運動愛好者。今年他們的奧運主場,不在里約熱內盧,卻可能在家中附近的大街小巷。

雖然未能出戰今屆奧運,Chris Mosier這位35歲的三項鐵人,同時作為美國國家隊首位變性的運動員,可以想像,他所曾經歷過的挑戰是如何的艱巨。不怕社交網絡的千夫所指,今年Nike大膽起用他作為奧運期間的廣告主角之一,某程度上可以稱得上是一種計算,但卻貫徹了這個品牌"Just Do It"的膽識。此網絡廣告推出後,去看Nike美國官方臉書頁的留言,開始時恐同haters蜂擁而至,毒舌毒得可怕;但同時間亦有很多朋友走出來抱不平,留言支持者眾,分享者亦眾。說明了在社交網絡這世界,你不一定要為「呃like」而討好所有人,忠於自己,反而更重要。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Rudi 路迪涼 進擊中的社交媒體廣告人
欄名: 進擊中的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