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購物記

發佈時間: 2016/09/05

死唔斷氣,繼續談瑞士。這回講物價。

瑞士予人的印象是物價極高。的確,你出入旅遊區,坐一程小火車,上餐館吃個主菜,每位30瑞士法郎(一法郎兌約八港元)是最基本的。

有幸小住朋友家,活得像個普通的瑞士中產,沒錯公共交通很昂貴,幾個街口也收你港幣20多元,但你可以踏單車,處處方便,安靜環保寫意,這些都是免費的。

吃慣了歐洲人的麵包,只覺香港幾乎所有連鎖麵包店,麵包裏有的只是空氣,全部都是空氣,沒有質感,也沒有重量。瑞士超市裏的鮮肉、蔬菜、乳製品,多強調本地出產,色香味見得到、嘗得到。價錢?收了銷售稅,仍比香港的超市略為便宜。

在瑞士,你付的錢,進了本地農民口袋、稅收進了國庫,由民選政府決定如何用。在香港商場超市,價錢相若,你付的錢大部分是租金,進了地主與大老闆的口袋,進入庫房的錢,就成為689政績工程的資本。

瑞士的「中立」傳統,吸引跨國公司與國際組織在當地設立總部,金融業、旅遊業有獨特優勢,鐘錶與機械以造工精巧聞名,產業多元,加上穩定的民主政體,令人民生活平淡如水,彷彿已走到「歷史的終結」,不似香港,天天面紅耳熱爭拗政治,月月眉頭大皺思考產業多元,沒完沒了。

瑞士樣樣都好,沒有社會問題?當然不會,自殺、吸毒、工種流失、難民湧入,統統都要面對。不過,這些都屬於奢侈的富貴病了。

(本欄逢周一、二刊登)

撰文: 區家麟 時空旅人,終身遊學
欄名: 風起幡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