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中醫糾正謬誤 抗癌毋須完全戒口

發佈時間: 2016/09/02

坊間認為癌症病人應吃得非常清淡甚至完全戒口,即使牛肉、雞蛋也很「毒」。浸大中醫藥學院党毅博士卻認為癌症患者應按體質針對性調整飲食,並多做運動。

經歷師長、學生和家人患癌甚至離世,令党毅看盡生與死的欷歔,亦感受到癌魔的可怕,觸發她研究癌症調理、養生等。她認為,癌症病人進食應按體質、癌症種類和患癌階段調控,並不需完全戒口。她最近與浸大傳理學院合作,編製《分甘同味》一書,冀糾正坊間的謬誤:「我希望糾正大家,以免癌症病人甚麼都不敢吃。」

應按體質進行調理

党毅書中指在中醫角度,癌腫為體內「瘀血」,療法大致分扶正和袪邪兩方面,前者包含補氣、補血、滋陰、溫陽等,為袪邪創造條件;袪邪則包括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以保正氣,兩者息息相關。她補充要按體質和情況調理,不能一概而論某種食物是否適合某病人。傳言指進食補品會加速癌症惡化或復發,故應「餓死」癌細胞。但党毅認為不能一概而論:「病人手術後或放療化療後,身體很虛弱,需補充營養;又或缺乏鐵質,便要針對性補充。」即使體質偏虛,亦有「陽虛」和「陰虛」兩種,前者怕冷,後者怕熱,如進食性質不合的食物,反會加劇病情。

不過豬頭、雞頭、鵝肉等因積聚很多毒素,屬「發物」,党毅提醒應避免進食;病人亦應少吃多餐,避免高糖、高脂,多吃含維他命A、B、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及粗纖維。至於已證實具抗癌功效,如蘆筍、薏仁和大蒜亦宜多吃。

另外「情志」亦可影響病情。以肝為例,党毅稱肝主紓解,「應保持心情像春天的樹木一樣,若長期生氣、事事追求完美,或經常內向鬱悶的人,會容易令病情惡化。」

針對不同病況,採用靜坐、氣功、八段錦、太極劍等,適當運動可加強免疫力,促進體內毒素排洩。党毅曾有一名胃癌病人手術後連走路也困難,但他一直學習太極,兩年後竟獲邀上節目表演,目前完全康復。但党毅最想達到的目的是「預防勝於治療」:「癌症是可通過改善飲食、生活習慣等加以避免,大家勿待到患癌,才去研究如何調理」。

缺乏營養 影響傷口癒合

香港癌症基金會註冊營養師周倩蕾指,癌症病人手術、電療後,需大量蛋白質和卡路里助傷口癒合,療程後應逐步回復多菜少肉的飲食餐單。但如白血球低,應避免進食魚生、沙律等易變壞食物。

周倩蕾稱,不少病人道聽途說亂吃,如手術前採用康復期間的健康餐單,影響營養吸收,有病人甚至只以「白飯或麵撈菜」,致長期缺乏蛋白質。曾有頭頸癌病人在療程後兩個月只吃粥,結果因缺蛋白質,口部潰瘍沒有好轉,要飲一至兩周營養奶傷口才癒合。

記者:蕭頴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