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產NASA工程師 為探索火星土星導航

發佈時間: 2016/09/09

土生土長香港人黃茂昌有幸成美國太空總署(NASA)工程師參與過去20年土星、火星的探索計劃。他曾為探索土星的Cassini太空船導航,協助它拍得土星上兩個如地球直徑大小的颱風、發現土星月亮泰坦的甲烷循環,亦曾協助好奇號完美登陸火星。

黃茂昌博士任職NASA位於加州的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是太空導航的世界權威。「JPL做外太空計劃的導航,NASA大部分的太空任務都由我們控制。這方面我們是世界第一,Cassini(土星探索計劃)由多國合作,但導航由我們全權負責,2013年印度去火星,也是找我們幫忙,不過他們攞彩。」黃茂昌笑說。

黃茂昌30年前考不上香港大學,轉至美國升學,取得弗吉尼亞大學工程物理博士學位,從此打開他的外星探索事業。

1997年10月15日,美國、歐洲、意大利太空總署聯合展開Cassini-Huygens土星探索計劃,探索器分為兩部分,Cassini圍着土星飛行,Huygens則登着土星月亮泰坦,整組儀器由火箭發射上太空,是至今發射過最複雜的外星探索器。今天Huygens早已完成任務,還在運行的Cassini則成為有史以來最長的行星探索任務。

「Cassini由地球飛到土星有預計軌道,但實際上會有偏差,可能是發射時歪了一點,可能是估計位置有誤差,所以要不停用噴射微調。它經過泰坦時,我們又要借泰坦的引力將軌道變型。」他解釋不同的軌道形狀,有利於收集不同數據,包括土星磁場、晚上一面和日照一面,還有南、北半球的夏天、冬天。NASA的科學家提出想要收集的數據,再由黃茂昌等工程師計劃行程。

探索土星任務 最深刻難忘

在Cassini的任務生涯中,黃茂昌與團隊進行了300多次軌道調整,它有大量重要發現,包括土衛二的地底海洋、土衞六(泰坦)的甲烷循環,還近距離拍得土星上吹了30年、直徑有兩個地球大小的六角形颱風。

黃也曾為探索火星的好奇號導航,好奇號在預定地點3公里內登陸。「其實火星比較簡單,地球飛過去幾個月,做幾次微調就夠。我最深刻的還是Cassini,它不論在科學、工程上,現在都是一個標準。」

涉足不同科技 「遇到問題就學」

對於以外星探索為志向的年輕人,黃茂昌表示這是跨學科領域,需要物理、化學、大氣科學、地質、生物等不同專家,故學生最實際是多學不同科技,不要自限於某科。

「我個人覺得,大學、中學,教育重點都應該是學習新事物的技巧。特別是我們這專業,就算你以前全部A,都不可能知得多。JPL請很多碩士,請來當小朋友從頭教,最重要有學習能力,大學本科讀甚麼,其實不太重要。」

黃茂昌在JPL主要做導航,但也曾協助估計土星衛星的大氣成分,兩者涉及完全不同知識,「其實每個專業都要不停學習,有時遇到物理、有時遇到化學,遇到就學。不會變專家,但解決到面前問題。有多元化背景,有學習的欲望,假以時日就會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