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我家有個說故事爸爸

發佈時間: 2016/04/28

講故事不一定是媽媽專長,爸爸也可以擅用故事育兒。在澳門推動故事教育的澳門大學教務長彭執中,自囡囡兩歲與她講互動故事,直至孩子今年12歲,仍愛聽爸爸的創作。彭爸爸更因女兒這位最好聽眾,今天變成故事創作人,更把研究故事結構經驗及親子故事心得著書,傳達人人可以創作故事理念,並鼓勵家長藉講故事與子女拉近關係。

彭執中是現任澳門大學教務長、《澳門日報》兒童文學版的專欄作家及大學的故事教育培訓導師,他也同時創作兒童文學。自08年起,他把與囡囡彭開元多年來講故事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父母親給孩子講故事的理論和方法。05年先後出版《開元故事課堂》系列,鼓勵家長把握孩子七歲前的成長黃金期,多用故事育兒,包括用孩童熟悉的人物、環境去改編生活故事。身為爸爸,彭執中笑言因年輕時嚴重口吃,很怕在陌生人前講話,但當年見到囡囡與自己一樣害羞,因而學習講故事,到最後自己也改變很大。「講故事時都鼓勵到彼此,令感情更親密,開元今天已不再害羞,她也改變了我能有勇氣向人表達。」

女兒是最好聽眾

他由女兒兩歲嘗試創作簡短30秒的睡前故事,因每次講完她都捨不得結束,令他信心大增。「我讀數學,本是語言乏味,第一次感到原來我也可以講故事,慢慢開始鑽研。」讀理科的他開始編故事時,發現以前聽過的故事會自然跑出來,更重溫很多傳統故事,也融會到當中的脈絡和共通結構。「例如《金銀島》可以拼入《木偶奇遇記》的情節,融會貫通把故事豐富起來。小朋友不能理解昔日孔融為何要讓梨,我把故事變成今天的喜洋洋和朱古力。孩子總有他們喜歡的人物,每次開場前我都請他們一起決定用甚麼人、情景,例如公園、超市,再加入困難和挑戰情節,並邀請小朋友隨時加入,為主角出謀獻策,令他們進入故事中去思考,這樣的個人化故事,對小朋友成長很有幫助。」

孩子思維無界限

他記得開元七歲時作過奇幻風格的「水和火」,用自己的觀點,寫出兩者不是互相排斥之物。爸爸謂自己較理性,一時間不能理解她的故事。「我最後想通小朋友為何寫『水和火』,在她眼中的萬事萬物,其實沒有相斥,而是可以共存,這是她的思維。小朋友的作文簡單得來有深刻觀點,我不會全然明白她的故事,有時她也說不上來,但我已學會不要放太多邏輯分析進兒童的故事,因他們思維超越文字本身要表達的東西。」

新編故事展創意

彭執中強調講故事沒有秘訣,父母只要付出真心、有一份很想與子女玩的心,便會變得有耐性,而講故事也需要互動,讓小朋友參與到。開元曾很不認同愚公點解要去移山,他沒有硬輸入故事道理,而是謙卑請教她。「女兒後來創作了愚公與智叟的新編故事,她有自己主見,故事也讓我了解到她的想法。」

撰文:胡麗珊

攝影:陳偉能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劉淑雲

設計: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