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中學生落區 體驗高齡之苦

發佈時間: 2016/04/08

上一代教育提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對生活無憂、缺乏與長輩同住經驗的一代,往往對此感覺陌生。由樂施會和社企歷耆者(Eldpathy)共同策劃的長者貧窮戶外體驗活動,特別加入了高齡體驗衣元素,令中學生有更深刻體驗。

聖士提反書院的32位中四同學早前參與由Eldpathy與樂施會共同策劃的三小時體驗活動,透過台灣引入的長者衣作媒介,令學生瞬間感受駝背、手指關節退化下的感受。活動先由長者義工指導學生穿上體驗衣,在北角區完成五項任務,包括拾紙皮出售、找尋區內適合長者收入預算的住屋及最便宜的衣服、訪問沿途遇見的拾荒或其他老人家,聽他們的故事,最後探尋區內的商戶有否向拾荒長者提供優惠。

穿上長者衣

長者衣附阻礙關節的裝置,令同學被迫彎腰行走。兩位長者義工薇姐和淑貞,會適時教他們與老人家搭訕。75歲的薇姐有拾荒經驗,教學生怎樣把紙箱踏扁。她一隻眼有白內障,見學生戴上特製老化眼鏡後看東西模糊,也會分享經驗:「所以我們走路要慢,也要好小心。」同學何梓敬、梁智行和呂穎軒謂只在新聞上看到香港貧窮問題嚴重,但並不感到切身。梓敬表示:「見到北角如此多長者拾荒,感到驚訝。當扮演他們時,件衫已重到要人扶住才能走路,幾分鐘後條腰已好痛,想到長者天天長時間彎背工作,真的好辛苦!」

Eldpathy項目經理梁仲康(Mark)笑謂體驗衣活動對中產學生,份外有衝擊力。「當他們穿起長者衣時,會直接明白為何長者走路會腳震或走得慢。穿了20分鐘後脫下來,會感到如釋重負,更能想像長者們即使多抗拒機能退化,都已沒法選擇。」

反思新工種

Mark謂過去在學校舉辦了過百場體驗活動,長者義工的分享令學生很入心,明白長者何解說話較大聲,而且生活會力求慳儉。「後生仔平時搭車讓座,只視作公民責任;但穿過體驗衣的人,感覺已很不同。」

他在反思環節中,帶出長者貧窮是否因年輕時不勤力,或沒有規劃?希望學生反思現行制度可否讓長者活得有尊嚴,並請同學擔任學校、社區及政府角色,反思未來會作甚麼回應行動。梓敬和智行推敲到長者貧窮源自社會轉型、上一代教育未能跟上,以及傳統家庭結構婦女不會有太多積蓄有關。「社會沒提供足夠空間令長者調適改變,但有責任讓長者活得有尊嚴。我們需要更新的工種可讓長者發揮長處,初步想到長者是最有耐性及修養的一群,故可請他們做託兒及文化導賞員。」

培養同理心

樂施會教育經理蘇培健指活動着重培養學生同理心,因有同理心,才會進而思考如何行動。「雖然反思環節有提及當下制度,但不會探究甚麼是較完善的保障,只希望能做到令同學身同感受。再進一步把有關經驗帶回社區,日後建立自己的批判思維,把關心轉化為行動。」

撰文:胡麗珊

攝影:黃建輝

編輯:余敏

設計: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