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儀
楊美儀

對抗精神病的4E特質

發佈時間: 2016/04/08

我平時好文靜,但面對老朋友就好健談,每次聚在一起吃飯聊天,往往在閒聊中聊出大學問來。葵涌醫院精神科及老齡精神科部門主管余枝勝醫生,他的奮鬥經歷是不折不扣的香港故事,簡直可拍成電影,我以這位朋友為榮。原本他已跟任職教統局的太太退休享受人生,但香港對精神科醫生的需求頗大,所以他又重回葵涌醫院上班。

我常跟余醫生說,我自小壓力就很大,因為我是完美主義者,近年研製及開拓美容產品,我的堅持和執着,令跟我一起工作的團隊感到吃不消,他們常說我吹毛求疵。但這不是一位創造者應具備的素質嗎?製作護膚品有如孕育孩子一樣艱辛,情緒同樣起伏不定。我常跟余醫生說:「我快要黐綫了!」但他很認真說:「你有太多個E,一定不會黐綫。」所指的是Energy(幹勁)、Enthusiasm(熱情)、Empathy(同理心)和Endearing(惹人喜愛的),具備這四個E特質的人,並不易患上精神病。

記得多年前看過一本關於基因的書,書裏說精神病99%來自遺傳,余醫生也同意,並說若一個人身上有這種基因,但40歲前未有發病,40歲後發病的機會極低。

我好奇心極強,曾因擔任的節目名稱有基因二字而看了四本關於基因的書。有本名《The Language of Life: DNA and the Revolution in Personalized Medicine》(基因救命手冊),書中提及美國醫療費用高昂,所以政府鼓勵人們從小檢視家族健康史,調整自己所接觸的環境因子,以減少遺傳病風險。例如,如何從生活或飲食習慣中避免不好的基因有啟動機會。如家族有糖尿病,就應自小減少糖份攝取及慎防肥胖等。美國專家曾為經常進出監獄的罪犯作研究,發現他們有暴力情緒傾向都與基因有關。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這句話耳熟能詳,原來世上每個人的DNA中都有些失誤,所以我們都是屬於帶有缺陷的人,只是有些變異不影響健康而已。看來「好醜命生成」確是真的。

(本欄逢周四、五刊登)

撰文: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 HerbalGram創立人、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
欄名: 緣來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