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迷你戶流行 私樓平均面積5年縮3成

發佈時間: 2016/10/07

團結香港基金本周二發表一份「重塑公共房策力建土地儲備」報告,當中不少有用的私樓市場相關數字,如果加以對比,將會發現5年間平均每個私樓單位面積劇減近30%。

報告預測,本港未來4年,每年平均私人住宅落成量將達約1.8萬個單位,較之前10年(2006至2015年)的相應數字約1.1萬個,顯著高出約6成。其中2018年預計落成量有機會達1.9萬伙,是自2004年以來的最高數字。

基金會早前亦曾公布相關數字,2016及2017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各為16,800伙,到2018年升至18,800伙,2019年是18,500伙。(相關數字與差餉物業估價署略有不同,官方數據暫時只有兩個年度,亦即2016年私樓落成量是18,200伙,2017年則為17,930伙,2018及2019年暫時未有提供。)

今明兩年平均面積跌至700餘呎

報告認為,值得留意的是在單位數目明顯增加的背後,以樓面面積計算的住宅面積其實並沒有同樣顯著上升。首先,在2016至2019年間,預計落成的私人住宅面積平均數字為1,270萬平方呎,相較2015年數字只有不足30%的升幅,少於上述提及單位數目的60%升幅。

其次,儘管在2018及2019年,以單位數目計算的預計落成量較2016及2017年數字為高,但以樓面面積計算,預計落成量卻呈輕微下降趨勢,由2016年的1,260萬平方呎,減至2019年的1,180萬平方呎。這一切都顯示未來住宅單位的平均面積將會愈趨細小。

發展商不斷改則興建迷你戶

唐榮嘗試把兩組數字拼合比較,附表是把落成總樓面除以私樓落成量,可以得出每年度落成的私樓平均每個單位的面積,將會發現極大的轉變。

理論上,落成的單位數量增加,但落成的面積卻減少,代表有愈來愈多細單位落成,拖低平均每個單位的面積。附表顯示,去年落成平均每單位面積仍高達886平方呎,今明兩年已急跌至700多平方呎的水平,最低限度平均每單位減少超過100平方呎。

但至2019年平均每單位面積更進一步下跌至600平方呎的水平,如果拿2015與2019年比較,每單位減少的面積高達247平方呎或28%。247平方呎是甚麼概念?應該兩個房間多一點的面積,亦即原本要建一個三房連套房單位,改劃圖則興建兩個一房戶;原本要建一個兩房單位,索性一刀切,改成兩個開放式單位。

最近仍不斷有發展商改則興建迷你戶,到了2020年落成量的單位,平均每個面積相信是低處未算低,會否較500平方呎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