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衞星圖監測 預警塌樹好幫手

發佈時間: 2016/10/07

本港市區有160萬棵樹木,但近年常發生塌樹傷人事件,令市民的財產及性命受威脅。本港有代理衞星圖像公司發現,利用衞星圖像的數據可監測有問題樹木,以光譜反射率監控樹葉細胞結構退化及葉綠素減少的情況,惟只能作警示作用,仍要配合專家「診症」。

智圖國際中心有限公司總監歐錦年,2年前着手研究衞星圖像在監測樹木的應用。他表示,現今衞星圖像的解像度較以往高,其全色數據由1972年的80厘米,改良至世景2號衞星的40厘米和世景3號衞星的30厘米,分析的數據因此變得更精細,且在10分鐘內就可有結果,將以往及現時的光譜反射率圖譜比較,樹木的健康狀況變化,便可一目了然。

解像度勝從前 分析健康狀況

歐錦年亦分析香港樹木不同年份衞星圖像的波段數,包括去年倒塌的般咸道石牆的細葉榕及英皇書院對面的大葉榕,發現近紅外波段的反射率下降,紅邊波段移往較短波段範圍及紅色波段吸收率下降,反映樹木出現樹葉細胞結構退化及葉綠素減少的情況。

現年83歲的歐錦年,醉心於衞星圖像研究。他指,衞星圖像的數據早就被「發明」,只是多年來無人從中「發現新大陸」,他認為光譜反射率可有效應用於香港,「在都市化的香港,樹木分布不像外國的森林,監測香港樹木要利用科技逐棵分析。」但他強調,從衞星圖像所得的數據只有警示作用,樹木所患上的疾病,圖譜無法得知,仍需配合樹木專家診症確認。

倡取大量樣本 進行科學對照

作為「發現者」,他指,衞星圖像若只應用於樹木上是「大材小用」,衞星圖像可同時探測維港海水污濁情況、填海分布和后海灣紅樹林生長的變化等,有助觀察香港各方面的轉變情況。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趙紹惠教授認為,衞星圖像監測樹木有其限制性,或未能有效及實時提供圖像作分析,她表示衞星圖像的應用效能言之尚早,建議抽取大量樣本進行科學對照測試,才有足夠數據支持並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