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退休校長經驗談:多閱讀多發問必成才

發佈時間: 2016/10/20

退休校長周錫昌總結各國教育經驗,抽出適合香港家長的教育方法開辦講座。他指大多數香港家長常問:「今天默書多少分?」然而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猶太人卻是:「今天問了甚麼精警問題?」家長的態度對孩子成長,有絕對影響。

42年前綫的教育工作,做過教育局資優課程委員會的成員和主席,退休後還創辦了一所地區直資名校——中華基金中學,至近年才真正退下火綫的周校長,把多年來到過不同地方考察的心得歸納下來,在香港及內地進行講座。

猶太人每年讀書多

他數算過:全球人口中,猶太人只佔0.2%,諾貝爾獎得主他們卻佔上20%;猶太人佔美國總人口僅2%至3%,但已佔上1/4至1/3的哈佛大學學生,連奧斯卡得獎電影導演中也有38%屬猶太人。大家熟悉的嘉道理爵士、盛智文、史提芬史匹堡都是猶太人,國際巨企麥肯錫和高盛集團則由猶太人開辦。「這與猶太人大量閱讀和終身學習有關。」2010年他針對一些國家每人每年閱讀總量作了一項統計,發現上海每人每年閱讀8本書、美國17本、北歐24本,而猶太族群則每年達64本。

在孩子能認字之前,猶太爸媽每天都與他們閱讀、唱歌和講故事。猶太人很懂得賺錢,但他們全都相信智慧是永遠帶不走的財產,所以會不斷以閱讀來學習。這種學習態度,周校長認為香港學生是缺乏的。「從前有一位學生中一面試時鋼琴八級,懂豎琴和鼓,但成功入讀心儀學校後便甚麼都不願意學。」他說香港學生普遍都有這種厭學心態,阻礙了自我提升。

芬蘭教煮早餐做家務

那麼該如何建立積極的態度?周校長認為首先要從培養自理能力。芬蘭學生從小一開始便學做家務,為全家煮早餐及洗衣服,還要學習籌備生日會、旅遊、節日慶祝活動等,以培養自理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責任感。「香港的孩子不用思考吃甚麼,但從做早餐的過程孩子會思考吃甚麼,有能力感。」至於德國人則鼓勵孩子多玩集體遊戲,因為當中能學到提升創意、表達力和領導力。

駕馭電子產品

周校長聽到家長最感頭痛的是孩子沉迷電子遊戲:「觀察中,絕對不玩電玩的學生學業成績並不理想,一周玩兩至五小時的學生成績比較好,而玩十小時以上的則成績最差。」猶太人會在社群中禁止孩子玩電玩,香港父母也可以與孩子共同協議一些規則。美國兒童學會與加拿大兒童協會認為,0至2歲幼童不該接觸任何傳訊科技產品;3至5歲每天限一小時;6至18歲則為每天兩小時。(講座日期:10月22日,查詢:2304 0355)

撰文:馮淑嫻(lydia.sfhung@gmail.com)

攝影:林良明

編輯:余敏

設計: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