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繪畫國際賽奪獎 港生以心眼看建築

發佈時間: 2017/01/19

15歲的張晞晴和17歲的林綽思,剛於早前第17屆葡萄牙國際青少年繪畫比賽力壓來自世界各地精英年輕畫家奪獎。兩位學生同樣因為寫生,愛上觀察不同建築設計,不約而同矢志當建築師。

就讀瑪利諾修院學校的張晞晴,今年已在多個國際青少年繪畫比賽中摘冠。她媽媽是位室內設計師,從未教過任何繪畫技巧,只讓她自由隨意畫。「她會放顏色在桌面任我畫,旅行帶我去不同藝術館,都增加我對繪畫的興趣。」

保持繪畫熱情

她七歲開始師隨博藝堂創辦人劉浩昌習畫,媽媽張太認為每位兒童也有藝術天份,覺得給孩子空間更重要。「只要有紙她便可以畫,甚至不用筆,她便曾用腳繪畫,我只買些很大幅的白紙給她。直至一年級左右,才幫她報劉Sir畫班--我覺得早或遲去學畫無所謂,反而要找一位夾的老師學習。」

張晞晴沒有揀高中視覺藝術科,所有技巧也從劉Sir和多練習而來。「每天花一至兩小時繪畫,更易保持興趣,很自然放心機去畫。我也是近幾年才練技巧,像用水墨、掌握黑白光暗等。」因比賽而開始寫生,亦令她萌起當建築師的念頭。「寫生要畫建築物,需要找有特色的地方。在外國見到很多細緻的建築物會聯想建築師的心思,是怎樣設計建築物。」

了解更多歷史

就讀基督教國際學校的林綽思,從小隨劉Sir學畫至今。「香港學生的畫種類很多,構圖清楚,亦只有香港學生才用炭筆和水墨繪畫,外國人喜歡看因為很傳統。」她不時愛在街頭速寫,「不單看建築物,是看建築物與環境的配合。寫生構圖需要安排不同空間,你會問自己究竟建築師為何要這樣安排?在葡萄牙的山頂見到不少低矮建築,山路不平,你會見到建築物如何配合地形,用石、磚等材料去做那個建築物,很特別。這都是香港少見的歷史建築,畫建築物令我了解更多歷史。」

港生贏在靈活

博藝堂創辦人劉浩昌表示,香港學生優勝之處乃懂得活用不同繪畫媒介,像水墨、炭筆,並善於掌握現場氣氛,加入創意--寫生不一定具象,適當穿插遊人和集中處理眼前景致某一部分,更能凸顯構圖優點。「很多人畫炭筆黑白畫,不能忍手,將所有東西也畫下,便會搶去彼此特色,沒有主次。」即是畫也有景深,令主體突出更能抓緊特點。

撰文︰羅惠儀

攝影︰林宇翔

部分照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設計: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