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鼓勵增科研經費

發佈時間: 2017/01/20

早前天宮二號升空,標誌着中國的航天事業更上一層樓。中國近年的科技成就,與大幅提升科研經費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1978年,中國的科研經費只得52億元,到了2015年,已增至1.4萬億元,佔GDP超過百分之二,遠高過香港和一些發達地區。

不過,科研經費的分配也出現不少問題。例如,在大學帶領科研工作課題組的老師不能分到勞務費,因為教育部門認為,老師已經從校方得到工資,帶領科研是工作的一部分,不應額外取得報酬。

開展科研項目時的出差費用亦不能包括在科研經費內;即使報銷,農村也很難提供發票,結果多是科研人員貼錢出差,於是更影響他們出差的積極性。另外,邀請外國專家到華交流所需要的科研經費亦是一大難題。外國專家收取國際標準的費用,較中國的規格高,所以邀請者經常把費用分拆,以不同人的名義領取,再集合起來交費。後來更有科研單位索性購買假發票,蓋上公章再報銷。

為了平衡利害,中國最近讓科研項目的領導人有較大決策權,包括決定自己可從科研經費中分得多少收入,但必須讓組員知道和接受;大學導師一般每年支薪八至十個月,若同時帶領科研項目,亦可獲得勞務費,惟總收入不能超過12個月工資的總和。相關調整有助提高科研人才的積極性。另一有待解決的問題,就是社會科學的研究經費遠比自然科學的少,導致社會科學進展緩慢,不能適應社會急劇變化的需要。(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劉銳紹 香港電台第一台《藍地球》,逢周一至周五播出,為聽眾帶來世界不同類別知識。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