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人的...... 百萬上車夢

發佈時間: 2016/12/02

上周特首梁振英再談到房屋問題,在一個青年論壇上提到︰城、鄉、郊、野的問題,城市其中一個主要的用途,就是住宅用途。住宅用途佔了香港1,100平方公里的7%,郊野公園佔40%。

梁振英特首在青年論壇上說:「建築費很便宜,相對樓價來說,地價是大那一環。但是有些土地放着我們不用,是否真的不能使用?如果大家讓特區政府,讓我去開發一些大家認為是不能夠開發、神聖不可侵犯的土地,只要大家不反對,我以開發土地再加上興建樓房,上蓋樓房的成本價賣給大家,這個價錢會比居屋更便宜。而且只要我有足夠土地的話,我就可以興建足夠的單位,毋須抽籤,現時居屋是要抽籤的。這些是難題,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但我認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拿出來與大家商談一下,這個是城市規劃的問題。」

郊區地不可侵犯 成圓夢阻力?

其實,特首在月前亦曾提及過相關的話題,當時他指出︰「我們可否這樣想像呢?有需要的香港人,譬如準備組織家庭的青年,他們只需要付做基建的費用,再加上建屋的建築費用,我們就賣樓給他們。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新的、小的單位,百多萬就可以買得到。

「地契屬於大家,不是屬於某個人,不是屬於特區政府,我們用大家的土地,將它開發、起基建、改變用途、在上面建屋,就用成本價錢賣給大家,為何我們不可以做呢?關鍵仍然是,我們社會是否願意真正去面對土地短缺問題,我們是否願意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盡快完成這些土地的改劃工作,和完成基建的工作。」

理論上,最新的談話是再進一步,把百萬元單位的可能性,引到開發郊野公園土地的社會討論上。過去數年,每提到開發郊野公園往往成為禁忌,環境保育人士口誅筆伐;那是否代表,我們已不可能回到以百萬元買到樓的年代?

百多萬元一個單位,姑勿論位置在甚麼地方、單位的大小,最低限度以最近推出的綠置居為例,也有192平方呎吧。如果依特首的說法,百多萬買到的更像是私人單位,這樣令唐榮想起香港百多萬元可以買到樓的歲月。

翻查資料,回歸後樓價最低的年份當然是2003沙士那一年,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當年住宅成交宗數共有45,078宗,成交總值805億元,平均每宗成交金額為179萬元,的確是百多萬元的年代。

填海創土地 更勝拓郊野公園

再深入一點,2003年100萬元以下住宅成交宗數有22,838宗;100萬至少於200萬元住宅成交宗數,也有27,800宗,換言之,百多萬元或以下買個單位,合共有50,638宗。

12年後的2015年計算,全年100萬元以下住宅成交只有356宗,暴減98%,唐榮估計大部分更是有資格限制的綠表公屋。至於100萬至少於200萬元成交,亦只有1,660宗,同樣大減94%。

百多萬元可以買到一個單位,人人等着夢想成真!如果開拓的郊野公園全數用地不作私人樓發展,只作出售資助房屋,百萬元一個小型單位,是否值得選擇?

對唐榮來說,同樣的條件,可能更支持港府大規模填海,建立資助出售房屋城、居屋島,因為郊野公園是改變土地用途、填海是創造土地。

撰文:《經濟日報》專家樓論作者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