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搵工贏在起跑綫 畢業前早籌謀

發佈時間: 2016/12/02

畢業前已手執多份聘書是不少大學生的目標,但要做到絕不是靠幸運,而是在學時已預早做好準備,提升就業競爭力。專家教路,大學生不應在告別校園前才籌謀出路,在校時已經要把握實習機會,多出席校內招聘活動。

大學生在最後一個學年,既窮於應付學業,又要思索就業路向,嶺南大學學生事務服務中心總監高麗芳指,學生這個時期普遍會迷惘。不少企業會到學校舉辦招聘講座與活動,大學亦舉辦就業輔導、導師計劃等,讓學生及早接觸職場資訊。

出席講座做好功課

近年嶺大開始運用facebook專頁等做宣傳,她指這些活動很受歡迎,經常爆滿。但這幾年大機構招聘時間愈來愈早,甫開學不久可能已展開招聘,學生不得不提早準備。

出席招聘講座時,高麗芳強調學生不能太馬虎,例如穿拖鞋出席。她指,有些僱主會留意出席者表現,若提問有一定水平,事後會向校方查詢索取名字,日後或有加分。她教路,出席講座前要先做功課,說不定可為自己製造機會。

「找一份工不算難,但找自己的事業(career)才是關鍵。」高麗芳表示,摸索事業方向的第一步是參加實習計劃,提早接觸業界。現時實習已很普遍,學生甚至遠赴海外。她指,如能在實習中找到目標,日後繼續發展是好事,若感到不適合亦是了解自己的過程,建議學生積極參與。

實習時認識企業運作

依依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營運總監馬盛邦提到,實習短短一、兩個月未必可被委以重任,或要做影印等工作。他聽過有應徵者在面試時直言:「之前的實習工作無甚挑戰,只是與同事交談度日。」其實僱主希望知道你如何幫助其公司,消極的回應只會被扣分。他建議學生盡量參與較長時間的實習與兼職,並善用實習所帶來的機會,認識企業運作,有助日後面試時加分。

嶺大2016年畢業生的就業調查正在進行,初步結果與去年相若,平均薪金約1.3萬元,最「標青」的學生手上有5份聘書。該校學生整體就業情況不俗,據嶺大的數據,開始求職後的第一個月便獲聘書的畢業生去年升至50.5%,到每年9月仍「無着落」的學生佔約10%。

工作假期經驗未必加分

高麗芳指,管理實習生(MT)與政府工因較穩定及發展路向較清晰,較受歡迎。至於前綫銷售工作則因跑數壓力大,畢業生較為抗拒。她亦觀察到近年漸多畢業生投身NGO等類似工作,其中商科學生也對社會科學的知識有所涉獵,加上社企、創業的援助增加,學生就業上選擇更多元化。

馬盛邦指,商界工作中,數碼營銷是冒起得較明顯的職業,不少公司都新設有關職位,並要求應徵者掌握相關技能。此外,近年工作假期名額與參與國家都增加,不少港生視其為增加海外視野的方法。但高麗芳指,學生對此有錯誤幻想,其實工作假期與真正工作有分別,僱主未必看重。馬盛邦亦認同,指曾在海外獨立生活,處事或更成熟,作為人生經歷是可取,惟普遍工作假期都是做侍應、摘生果,最多只能稱為兼職。他指對僱主而言,工作假期的經驗不致有負面評價,但難言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