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媽咪網售香港字 保育文化防遺忘

發佈時間: 2016/12/14

文字是文化的根,曾在美國讀書的全職媽咪Karena因眼見不少學校推普教中,深怕下一代忽略本土方言,早前借鏡日本、台灣把香港口語字變成座枱擺設,並透過臉書宣傳,產品深受OL歡迎。

主修心理學的Karena在臉書上以「NOOT29」出品香港文化主題的T-shirt、電話套和「香港字療」文字擺設。她謂因見過台灣人出的「台灣魂毛巾」,周圍帶去旅行提醒自己的獨特文化,故感到香港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文化產品。「NOOT29意思是『不要OT』,人人都明白家長教育很重要,但首要是不OT,大人才有精神陪小朋友。」

粗口字不避嫌

她在美國住了八年,也到過澳洲工作,留學經驗讓她很想尋根。「當年一聽廣東話,便有回家的感覺,語言中的助語詞可以治療我的鄉情。」造字粒的靈感是她見過日本美術大學的學生製作片假名的座枱藝術擺設,同時台灣也出了五個本土口語字例如「幹」、「啾」。文字擺設沒有專利,她曾向日本方面諮詢,並獲對方力撑應各自去保育。「沒想過賺大錢,只是想用這個好玩的方法作提醒:香港字其實很有型!」

「香港字療」有25個地道香港口語字,包括助語詞「喎、囉、喂」,因看到這代孩子懂講但不懂寫,例如「係」要有邊而不是「系」,「你」則有分男女,故她同時構思了尋常不過的「妳」、「好」等字,當中更有數個是廣東粗口字。她謂曾有人問她出粗口字會否教壞囡囡,她解釋文字只是文化載體。「中英文法都有粗口字,小朋友也要適當地有這類知識,例如粗口是用在甚麼場合,自己要懂分辨,最重要是有獨立思想。」

必先掌握母語

Karena謂創業原意只是想撑地道廣東話,並因擔心本土方言不被重視,怕過兩代後連自己的孫兒已不懂用粵語跟她溝通……「其實現在已是這樣走向。」她強調並不是反對學普通話,只是質疑何解要看低自己本土語文。「用廣東話學中文全沒問題,應要先掌握好母語。」不過囡囡Seby卻選擇講英語,「她一出生便在全粵語環境中成長,照顧者也講廣東話,可能小朋友覺得英文音節較易發音。我們會尊重她,她講英文我會用英文回應。」

尊重囡囡個性

Karena謂囡囡很好湊,經常帶她一起工作。早前母女倆便投了深水埗一個市集當小店主,Seby出售自己的畫作,學習觀察別人如何搭訕。「小朋友會跟別的攤販搭訕,我囡囡不怕人,我會告訴她媽媽在做甚麼,她自然專心做自己的事。」她說自己不會太保護Seby,並感到囡囡有自我個性,例如不能坐定定學習,故不太適合主流幼稚園,正計劃在家教育。孩子正在上瑞吉歐Playgroup,媽媽也同時跟老師上父母學堂。「學會用孩子角度出發,不要單方面說教和叫她聽,只要放低身段,在她旁邊示範,小朋友會有好奇心想跟。做媽媽等於重新做人,以前阿媽教落的全要改掉。」

撰文:胡麗珊

攝影:陳智良

編輯:余敏

設計:招潤洪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