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吃易致敏食物 幼童反減過敏

發佈時間: 2017/01/09

早吃易致敏食物 幼童反減過敏

經常聽到有人說吃蝦蟹後,皮膚痕癢、紅腫,專家指,原來絕大多數的食物過敏患者是後天因素引起,包括生活模式過於「中產化」,嬰幼兒時期已戒吃容易過敏的食物,結果適得其反。近年因後天致過敏患者激增3至4倍,建議小孩自4個月至1歲起,便應進食不同種類食物,減低過敏機會。

家長太謹慎 後天食物過敏激增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早前發表文章,指出8種常見的食物,最快可在數分鐘內引起過敏症,包括花生、牛奶、堅果等,輕則導致皮膚過敏、氣喘、腹瀉,重則會休克。

養和醫院過敏病科中心兒童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陳偉明解釋,過敏症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不當的防禦而引起,估計現時全港有8%的人患有過敏症,包括濕疹、哮喘等,其中食物過敏佔5%。他續說,食物過敏可以由先天及後天引起,若果父母有病史,患病風險將增加60%至70%,單一父或母則為30%至40%。

但近10至20年,因後天因素引起的食物過敏患者激增3至4倍,主要是進食過多經提煉、添加的食品,以及生活方式過於「謹慎」,「半歲至1歲前父母都不敢讓孩子亂吃」。據中心資料顯示,70%食物過敏患者為小孩,成人僅佔30%。

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何學工亦指出,本港小童的食物過敏比例約0.3%,即代表每1,000名小童便有3人,「主要因生活模式太西化或者太中產,有研究發現,由外國回流的港人,有花生過敏的比例較高。」去年中亦有研究指,80%至90%小童的花生敏感,會一直發病直至長大成人,而且致命率偏高,「4個月至1歲早點吃容易過敏的食物,反而早點無過敏。」

發作可腫到變豬頭治療靠「以毒攻毒」

何學工表示,食物過敏的急性反應會在數分鐘內出現,包括皮膚紅腫、風癩、痕癢,「個樣可能會腫到豬頭咁」,甚至有哮喘、呼吸困難,嚴重者會休克,危及生命;而慢性過敏反應可能要在進食後相隔1至2日才出現,包括誘發濕疹、皮膚痕癢、腸胃不適、便秘等。

目前治療食物過敏的方法多,除一般的血液測試、食物激發測試等,何學工說,脫敏治療是最治本方法,利用食物逐步遞增懷疑致敏的進食量,在醫學監測下觀察患者反應,增強患者的耐受性,「相等於以毒攻毒」,但有一定風險及需時較長。

記者:謝雅寶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