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兒子踏台板 大量閱讀添想像力

發佈時間: 2017/01/25

子女的名字是父母的心願,有骨戲劇團夫婦創辦人李展鑾(Ronald)和太太劉穎博士,育有五歲和一歲囝囝李想和李念,寓意父母堅持戲劇夢。去年在劇團六周年後,因應親子需要成立「舞台小種籽」計劃,讓幼兒至唸小三的孩子學習演戲並踏上台板。

二人同就讀中大新聞系,Ronald現時在大專任教通識,劉穎是教育心理學家,沒變過的是對戲劇的熱愛。有骨戲今年更首次有小學員加入演出,也是劇團首次推出合家歡劇目。

不爭起跑綫

他們相信理想的教育不用爭在起跑綫前,而是保持孩童的想像力。「我們相信大量閱讀,而且持之以恆,一定對小朋友好。」他們選取的繪本不但有趣,而且一望便令人想延伸去製作道具。「書名有點古怪、劇情最猜不透的故事是首選,一本書起碼讀五次以上,每次都有新想法。」當中《電子鍋參加運動會》和《手指運動會》都曾成為劇團的親子活動,「我們曾製作簡單遊戲,教父母和子女玩,玩角色扮演有助創意和建立思考和情緒。」

他們笑謂孩子平時看的圖書頗雜,最近喜歡看高小科學系列《水先生的奇幻旅程》。「內容雖然深,但因有圖畫,故抽走艱澀內容,集中同囝囝玩實驗,一起去製作冰、觀察水沸……」他們感恩劇場給了自己聯想、童真思維等本能反應,故教一對兒子只是用回職場本能。

看多元展覽

劉穎笑謂自己較丈夫多時間育兒,也會安排坊間文藝活動,並不太受年齡規限。數年前香港藝術館舉辦Andy Warhol巡迴展,夫婦倆也帶同剛學行不久的李想去參觀。「他會手指指那些金寶湯畫作,望住個現代馬桶思考……他看得很開心,孩子很直接,覺得沒趣自然便不看。睇戲、逛展覽是日常活動,只要主題正面,程度不成問題,小朋友自有解讀方法。」

媽媽覺得李想現已發展問問題習慣,源自他有足夠時間玩。「他入讀自主學習、相信遊戲的幼稚園,K3鼓勵寫生活周記,卻不硬性規定要交,全件事來得好自然。功課少兒子才有空間發吽哣。他砌樂高場景,自己創建人物進入角色去自言自語,這種遊戲對小朋友十分有益。」

自幼看排戲

就讀K3的李想有不同的手指偶,是爸媽到英國看劇時搜羅回來的莎士比亞故事教具。劇團經常排戲,李想自三歲起已入場欣賞,Ronald說:「手抱他時已看我們綵排,自幼便觀察到一場戲出爐前演員要重複練習,即使情緒未到,也要立刻掌握表情……這對他是潛移默化,所以李想自己排戲也很有耐性。」

撰文︰胡麗珊

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設計:K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