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光頻 治腦神經病

發佈時間: 2017/01/27

港大研光頻 治腦神經病

人類大腦結構複雜,港大卻成功利用神經影像學技術,研究大腦網絡及功能,首次發現低光頻有效增強實驗鼠的視覺處理及大腦連通性,期望成果可找出腦神經病如自閉症、精神分裂症的成因及治療方案,並於10年內把技術推至臨床,腦神經病都可用手術醫好。

港大多個學院組成的10人研究團隊,自2013年起嘗試結合光遺傳學(Optogenetics)及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兩種技術,追蹤腦神經活動。前者以不同頻率的光刺激、起動或關閉腦細胞活動,測出光頻影響的腦功能;後者記錄光頻刺激腦細胞的神經活動。

盼10年內可施手術醫治

團隊首次發現低頻光率可增強視覺處理及大腦連通性。他們以低頻的光基因刺激老鼠的體感丘腦,不但可激活體感皮層,同時激活與體感丘腦連接較少的視覺、聽覺及扣帶皮層。

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教授吳學奎指,很多大腦的病理,都與丘腦和大腦皮層之間的神經網絡出現異常有關,實驗亦顯示大腦功能非一成不變。他指鼠腦與人腦結構有8至9成相似,寄望將來技術應用在病理學上,測出腦神經病病人異常的腦細胞,從而找出抑鬱症、自閉症、認知障礙症等病症成因,並施手術治療,盼10年內達成目標。

但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副教授謝堅文指,技術涉及將光纖置入人腦神經的精細手術,風險極高,且技術變相可控制人腦,在道德層面上必定惹來爭議。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