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清豬肉脂肪量 豬頸肉最肥

發佈時間: 2017/02/10

睇清豬肉脂肪量 豬頸肉最肥

豬肉是日常攝取蛋白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幾乎每個部分都可以製作佳餚。不過,不同部位營養成分各異,例如豬扒與豬頸肉的脂肪含量相差近20倍,只要留意烹調手法,便可食得更健康,例如用炭燒去煮豬頸肉,可減少三分二脂肪。

食豬肉要食得健康,中大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何澤鏗指,最健康的部位是梅頭、豬扒和赤肉,因其脂肪含量少,每100克只有不多於10克脂肪;相反豬頸肉、豬尾、以及腩排,即常吃的排骨,都是高脂部位,應少吃。

慎防醃肉料「三高」 忌炸炆燉

一道餸是否「邪惡」還視乎烹調方法,何澤鏗說,不少醃肉調味料都高油、高鹽、高糖,建議盡量選擇天然食材調味,例如薑、蔥、花椒、八角等。另外,烹調時可選擇清湯、蒸、或用易潔平底鍋炒,避免炸、炆和燉,因為烹調方式同樣影響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例如生的豬頸肉每100克脂肪高達69.6克,但經炭燒的豬頸肉,每100克只有24.9克脂肪,減少近三分二脂肪,但炭燒豬頸肉仍屬高脂,不建議常吃。

另外,中國傳統有「以形補形」之說,如補腎要吃豬腰。雖然大部分豬內臟都是高脂高膽固醇,但根據衞生署資料,豬紅的熱量、脂肪及膽固醇含量,甚至較部分豬肉更低。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蕭沛霖解釋,豬紅是豬血,脂肪含量低是正常,但豬肉含有豐富蛋白質,亦有鐵、鈣、磷、鋅等,豬紅則較少這些營養素,故營養價值難和豬的其他部位比較。他建議,豬內臟還是少吃為妙,每周最好限制在1至2次內。

記者:畢嘉敏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