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奧數之父︰成為叻人要離譜

發佈時間: 2017/03/06

76歲的「香港數學奧林匹克之父」岑嘉評,奪得2016年度保羅‧埃爾德斯(Paul Erdős)數學大獎,成為首名港人獲此殊榮。推廣奧數30多年,但難到他的竟然是一個「錢」字。對本港教育,他批評太過「跟譜」,指要成為「叻人」就要「離譜」,但呼籲怪獸家長們「不要勉強」。

曾為中文大學數學講座教授的岑嘉評自初中起,已對平面幾何有興趣,大學畢業後一直醉心數學研究,「最初可在國際雜誌發表文章,之後就想有第2次。」但香港學生卻對數學充滿挫敗感,在岑眼中,本港教育制度只為應付考試,過度操練令學生感枯燥,對數學失去興趣,將來也不願從事相關研究。

科技時代 數學有重要性

岑坦言,香港教育制度過分「死板」,每年公開考試的題目大同小異,若稍為「離譜」,學生就全軍盡墨。奧數就較刺激,專為「叻」學生而設,透過艱深題目喚起學生興趣,發掘其潛能。

考評局數據顯示,DSE報考數學延伸部分微積分與統計(M1)及代數與微積分(M2)的考生人數不斷下跌,分別由2014年的4,620人和5,699人,跌至去年3,193人和4,619人。岑認為數字反映學生怕數學難讀,怕考試失手未能入讀大學,但他們忽略了身處科技時代,數學有一定重要性。

從小學奧數 應由淺入深

但同時,坊間卻有一眾怪獸家長要求子女從小學奧數,甚至「愈難愈好」。岑認為,此舉反會扼殺學生對數學興趣,建議應由淺入深。反之,無謂勉強。

岑嘉評計劃出書與年輕人分享學習平面幾何心得,又期望有港人能榮獲專為40歲以下數學家而設的菲爾茲獎(Fields Medal)。

主辦比賽 最難爭取政府撥款

岑嘉評1985年成立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88年港隊遠赴澳洲作賽,但政府不資助,正為機票煩惱之際,途徑黃大仙祠,遂入內向居士尋求資助,未料竟成事。去年香港作為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東道主,港隊得歷來最佳成績。但原來教育局當時擔心比賽未能順利舉辦,影響港聲譽為由反對主辦。岑決定先斬後奏,先取得主辦權再和教育局談判。主辦一場比賽要上千萬元,教育局只資助300萬元,其餘由委員會籌募。岑慨嘆籌備過程中一半時間花在籌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