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三叉神經痛當牙痛 錯剝牙

發佈時間: 2014/05/15

不少人將「三叉神經痛」與牙痛混淆。三叉神經痛持續時間較牙痛短,簡單如刷牙、洗面等動作亦會誘發,不像牙痛般長期隱隱作痛。有醫生指,因港人對此症認知不足,誤當牙痛而白白拔牙。

李小姐(化名)27歲開始患三叉神經病,14年來只靠十多款止痛藥及精神科藥物止痛,但因藥物分量重,令她常覺「混沌」,分析能力緩慢,未能上班。她44歲才接受手術,但神經壓得太耐,未能完全根治。

刷牙洗面都會痛

83歲的周婆婆,半年前左邊面忽然劇痛,以為是牙痛,結果看牙醫拔去三隻牙,但情況未改善。由於每次刷牙洗面都會痛,令她不願刷牙、不進食,更試過痛得想「跳樓」。後來她轉看腦神經外科,診斷出因血管曲張形成「血管環」壓到三叉神經,引致三叉神經痛。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彭家雄指,據歐美國家研究顯示,每10萬人中便有12人有此痛症,估算香港每年約有800多宗新症。他指,香港人對此症認知不足,有人看遍家庭醫生及牙醫,甚至拔了牙仍覺痛,才懂得向腦神經外科求診,「好多病人嚟親都無咗啲牙」。

「三高」者風險多5倍

他提醒「三高」人士要注意,因高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及抽煙人士,患三叉神經痛風險高五倍。有家族病史、年過50歲、女性亦是高危一族。

治療方法則有藥物、注射、放射及外科手術,彭指治療三叉神經痛外科手術,因毋須切開腦幹,相比其他腦科手術風險不算高,只有百分之二至三,「頭兩年成功率有九成,如拖三至五年,成功率減低至六成,因為神經綫長期受壓而產生病變。」

但他續指,不少患者年紀太大,未必能接受「開刀」,「可用數碼導航刀的放射治療,以高能量幅射把病徵消失,好處是毋須麻醉或住院,但術後面部會變麻痹,有病人會覺得難受。」

記者:盧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