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角度談禪武醫

發佈時間: 2014/04/02

傳統言,四月一日是愚人節,但今年筆者介紹個四月一日的「愉」人節,請大家快快去報名,參加兩個讓你愉快的活動。

在2013年,有班人,出資出力支持,中大成立個「禪武醫心智健康研究中心」,在跟沈校長討論時,大家一致認同,有關的研究,不能用感覺良好來作研究結果,一定要有嚴謹的科學研究,要有數支持,此即免去人家謂你「神化」,而不是科學化。

該研究中心的人經一年來的努力科研、實踐,對長者、病患、情緒病與自閉症方面初步取得了醫療成效,而有關研究亦在世界的重要醫學期刊中,于以刊登。

須知道全球N個醫療團隊在做研究,研究論文多的是,但世界級的醫學期刊,篇幅有限,如果不是有重要意義的,有啟發性的科研,是不會被刊登的。中心一年下來就可以有文發出,反證其科研成果被重視,不是「神化」而是科學化。

禪武醫心智健康研究中心在四月份,會舉成三個活動。⑴四月十一日的靜悟禪音音樂會,筆者周前介紹過,現已滿額,不用報名了。⑵四月十二日在中大有個「身心健康研討會」詳見附欄。⑶四月十三日有個農禪合一工作坊,是在恒基與筆者合作的,在粉嶺軍地的筑福農田。筆者敢講這是全港未之有也的農禪工作坊。

不少人以為禪修是要坐定定,不准言語,但僧人要自己耕種才有得食,而禪是在行住坐臥與工作間,如何將農耕(或其他工作)與禪修結合?我講多餘,由釋德建禪師親作示範便是。

這個筑福農田,是列入港府的筑福香港計劃中,是由恒基提供土地,由筆者召集義工耕種,所有收穫(益)均充善舉,這個農田於今年初三開耕,跟着便每星期日均有義工來幫手耕種,亦有些義工在周一至周六都來,認真熱心。

筆者與義工都約法三章,不談股,但筆者有講養生和農田耕作知識。亦有中醫朋友在場幫義工義診,有位有飛蚊症的朋友,上周日針了幾針,「蚊」都飛走幾隻,正是:一心來行善,善心有善報,「蚊」都唔敢到,其他的朋友就算冇被針,但來工作一天,身心舒泰,收工之時,身軀雖疲,心靈卻得到補充,正是,「本是想幫人,原來最先是幫到自己」,有賺了。

歡迎大家參加這兩個活動,但請先報名,又再聲明四月十三日的農禪合一是在露天舉行,故天氣不佳便取消,來者亦要為天氣作好準備,農田冇凳坐,要準備企足全程才可。

承蒙香港多位熱衷中國傳統文化的成功商人慷慨贊助資助,禪武醫心智健康研究中心於二零壹三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正式成立。本研究中心着重探討中國傳統養生概念禪武醫的成效,作為改善認知功能,情緒問題和身體健康的療法。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及了解禪武醫作為生活醫學的應用方法,本研究中心將於4月12及13日舉辦研討會及工作坊:

經臨床實驗證明,禪武醫有助改善:

1)老年人的記憶水準及身體健康

2)兒童的自制能力,學習能力及記憶水準,情緒管理能力及身體健康

3)抑鬱症患者的情緒,服西藥量,睡眠問題

4)成年人的睡眠問題,消化系統功能及身體健康

撰文: 石鏡泉 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電台財經節目主持人
欄名: 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