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有人無工做 有工無人做

發佈時間: 2013/11/06

年輕人是社會未來棟樑,但最新公布的青少年失業率高達14.9%,部分需體力勞動的行業卻缺乏「新血」。政府建議透過培訓助青年就業,學者指增加職業導向及技術行業的資歷認證,將有助吸納青年入行。

近年政府致力通過進修及培訓助青少年就業,但有不少行業仍缺乏人手。有印刷廠商指,即使有院校提供相關培訓課程,但一般年輕人也因返工地點遠或辛苦而未肯入行,目前業界主要靠60後、70後員工支撑。至於低技術的搬運、包裝工作,更難請到年輕人。

修畢培訓課程 未必入行

22歲的陳小姐(化名)現時在印刷廠任職印刷監控實習生,月入9,000元。然而,跟她一起修讀數碼印刷及平面設計課程的同學,都因為不喜歡輪班工作,認為當學徒工資不吸引等因素,畢業後沒有投身印刷業。反映縱有培訓課程,亦未必有用。

另一邊廂,隨着十大基建陸續上馬,建造業亦十分缺人,香港建造商會會長何安誠指,據早前調查,現時業界尚欠約一萬名技術工人。不少分判商已加薪請人,如部分釘板工人日薪高達2,500元,混凝土工人日薪亦加了20%至約1,800元。

何安誠說:「要吸引年輕人入行,人工要夠高,其次是讓他們知道行業有前途。不少分判商均是由工人做起,邊學邊做,最後自己做埋老闆。」他又指,近年業內採取先聘請後培訓的方向,新入職者在培訓期間,月薪可達1.5萬元,相信此方法有助吸引「新血」入行。

提升資歷認證 吸納新血

對於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勞動力錯配問題,浸大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其琨表示,因為現時年輕人升學途徑較以往多,故中學畢業後很少投身技術性行業。加上社會對於建造業、飛機維修等行業有誤解,例如認定「做地盤」工作環境差、欠缺前途等,故他認為政府應透過宣傳及教育,改變年輕一代選擇職業的觀念,例如在學術課程外,還有其他發展。

此外,趙其琨認為政府可透過宣傳,提升相關行業的社會地位,並增加不同行業的資歷架構認證,讓大眾知道相關行業的前景,令年輕人更願意參與進修及投身行業。

商界提供實習 僱主學生雙贏

為了加強專上教育學生的競爭力,政府在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中建議,大專院校與僱主應加強合作,提供實習機會,讓年輕人具備知識及技能投身職場。

Manpower Group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徐玉珊認同建議,她指近年大專生的溝通技巧、語文能力均見下降,或因他們缺乏工作經驗,相信透過實習,可訓練他們與人溝通及表達的技巧。商業社會所用英語亦有別日常寫作,實際應用可鍛練學生語文技巧。

旅遊業界曾為不少大專院校提供實習機會,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指,實習有助業界提早訓練人才,畢業生日後入行,亦毋須從頭教起。另外,學生透過實習,亦可判斷是否有興趣投身相關行業。

政府辦市場主導課程助青年

政府擬透過培訓助青少年就業,其實僱員再培訓局自2007年起,開辦的課程已涵蓋15歲或以上、具副學位或以下教育程度人士。當局以「市場主導」原則開辦課程,並發現青年人在搵工及培訓課程時,較着重職業志向和興趣。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鄧良順指,部分青少年失業因他們不想從事體力勞動行業,認為辛苦沒前途。他認為只要他們願放下身段,應不難搵工。另外,部分青少年對職場認識料,故建議政府在中學階段起為學生提供職業導向、職業輔導等工作坊,讓他們明白在多元經濟結構中,投身各行各業均有出路。

記者:黃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