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生物製劑治關節炎 抗藥性高達5成

發佈時間: 2013/11/21

生物製劑是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最後除痛希望,但有研究顯示,公院常用、由病人自費近萬元注射的生物製劑,部分抗藥性高達五成,半數病人打針後並無效用。有醫生促公院引入驗血檢測,確保病人可對症下藥。

52歲的林蘭,20年前患上類風濕關節炎。「由腳板痛開始,及至膝蓋腫脹,最嚴重是全身動彈不能,連刷牙都有困難。」她曾試盡坊間的針灸,又注射類固醇,都不能持續止痛。

三年前她改用「英夫利昔單抗」生物製劑,打五針能減輕痛楚,但打第六針時,舊患復發,十指發脹。她轉試另一種生物製劑「阿達木單抗」,開始時有成效,後期又感關節痛。她再轉用「依那西普」生物製劑,注射八次劑量,至今手指活動自如,不再有任何痛楚。

新界西醫院聯網2011至12年間,委託風濕科專科醫生莫志超負責進行生物製劑的抗藥抽血研究,在博愛醫院58名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及銀屑病關節炎患者中,平均抽取正注射「英夫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及「依那西普」常用生物製劑的病人安排驗血,抽查血液中對藥物是否有中和性藥物抗體。

研究發現,注射前兩者生物製劑的患者,分別有五成及三成呈抗藥性,用「依那西普」生物製劑的病人則無任何抗藥抗體。

倡驗血檢測 對症下藥

莫志超說雖然慢性風濕病患者可能因先天遺傳,患紅斑狼瘡症及非人類藥物結構,導致治療失敗,但抗藥抗體亦是原因之一。

他解釋,當病人身體若製造抗藥抗體,就會影響藥效,林蘭的個案正反映慢性風濕病者若沒有透過驗血檢測去對症下藥,既浪費時間,亦浪費金錢,因為生物製劑一針至少9,000元,並須定期注射。外國對慢性風濕病患者會進行驗血抗藥測試,故他建議本港要設生物製劑的抗藥監察,引入驗血檢測,確保病人注射合適的生物製劑。

醫管局稱,醫生會按病人的臨床情況作適當診治,沒有回應是否設抗藥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