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老人家應該買保險嗎?

發佈時間: 2013/07/26

我曾在本欄寫過,子女為父母購買保險是有實際需要的,其中又以醫療和危疾保險最重要。我當時舉過一些例子,包括一位孝順女,為了替母親治病,總共花了接近300萬元,把以前做生意賺到的錢差不多花光了,甚至影響了自己的退休計劃!

我另一位姊妹,父親不到60歲,突然發現患上癌病,雖然父親主要倚賴公營醫療,但日常開支也隨之而大增,包括請了一位女傭協助媽媽照顧父親,以及買了很多補品給父親。幸好這位姊妹早年替父親買了一份幾十萬保額的危疾保險,現在這筆錢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大大減輕了她的負擔。

當時我還提到,多年前一位女士跟我說過的一段話。話說她的父親當年病重,連醫生都認為時日無多,而她作為其中一名子女,也認為不值得再花錢去治療父親,但當父親過世後,母親卻埋怨她和其他兄弟,當初為了省錢而沒有盡力治療父親!

保費貴 不着數?

她想到,如果自己有一份醫療保險,將來子女便不要面對這個難題。因為有了保險,子女便不用擔心花一大筆錢!但我當時談到的,都是建議子女應該替自己父母買保險,尤其是危疾和醫療保險。

不過,如果是沒有子女的長者,自己又會否替自己買保險呢?在我認識的長者中,很多都有一個觀念,就是認為自己這麼大年紀才買保險,保費一定很貴,一定不着數。

我認識的一位auntie鍾女士就是抱有這種觀念的長者。她和丈夫剛過了60歲,用她的說法,是剛好升上六年班。而她和丈夫早前剛退休,沒有子女,拿着一筆退休金,開始再認真策劃退休的部署。

早前我跟她談起退休之後的醫療問題時,才發覺她和丈夫都只有一份很細額的人壽保險,主要是讓配偶替自己處理身後事之用。

至於更值得買的醫療和危疾,他倆就一直沒有買。年輕時沒有買,當年紀愈大,保費愈貴時,就更加不想買。不過,我強烈建議,她和丈夫應該趁身體情況尚可時,盡快買一份危疾和醫療保險給自己。

保險具槓桿作用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才買保險,價錢豈不是很貴!?」鍾女士對我說。

「這樣說吧,只要能夠發揮到少許保險的作用,我認為,仍然值得買。」

「保險的作用?」鍾女士不明白我的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槓桿作用!」

「槓桿作用?甚麼意思呢?」

「這樣說吧,如果不買保險,有病的時候,妳便是自己保自己了,妳存在銀行的錢,有多少就只能用多少!但如果妳有買保險的話,妳付出了保費,哪怕只能夠令妳的錢擴大了一倍,也是值得呀!」鍾女士聽了我所說的話,仍然是有點似明非明。

「我再解釋一下吧!先說醫療保險,其實它是按歲數每年調整保費的,即是說,一位60歲的投保人,無論她早前是否已買了醫療保險,60歲時大家要付的保費都是一樣的。當然,60歲才開始買醫療保險,最大的問題是能否買到,買到的話又是否以標準保費受保,以及完全受保,即是沒有任何不保事項。」

「噢,我現在身體還可以,到這一刻都未因大病住過醫院,如果我買到醫療保險的話,是否等於已經賺了呢?!」鍾女士半開玩笑地說。(待續)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