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多元教學 提升學習興趣

發佈時間: 2017/03/29

資助多元教學 提升學習興趣

林鄭月娥在政綱中建議,每年增加50億元教育經常開支。若這50億元主要用於讓教師「安心」,而忘記了教育的初衷—培育下一代,就是本末倒置。

教育界往往批評政府常考慮「政治」先於「教育」,今時教育界不也是先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要求政府要讓教師「安心」?他們對教育的抱負及其專業操守,在爭取自己權益的過程中,並不見得特別明顯。

林鄭花50億元讓教師「安心」,主要包括︰訂立幼師薪級表、改善中小學教師編制、將短期合約教席轉為常額教席等,都是優化現時教師「飯碗」的措施,自然受兩大教師團體歡迎,但如何提升學與教的質素和成效,則未有再進一步探討,以為只要有錢便萬事可行。

社會當然不會要求教師空有偉大抱負,而放棄合理權益去教學,甚至義教,但每年50億元經常開支並不是個小數目。

50億元是個怎樣的概念?我們就以最近落實興建的中大醫院為例,它的投資額包括醫院大樓建築費用、添置醫療儀器及資訊科技器材,以及初期營運基金,都只約60億元,換句話說,林鄭上任6年後,新增的教育資源可供興建5間新醫院!社會就要問︰花50億元主要用於安撫中產教師的不滿,學生能否真正受惠?

雖然以上穩定教育界軍心的措施值得肯定,但以下方向,就更值得林鄭增撥新增資源,甚至全數支持︰協助學校鼓勵學生,朝多方面發展。今時大部分學校都以學業成績評量學生表現,成績較遜色的學生,一概被視為無心向學。其實,不少Band 3學生只是無興趣透過書本「學」習,若透過不同的活動或項目,激發他們奮發向上,他們日後的發展和貢獻,無可限量。

有些中學生曾參觀瑪嘉烈及仁濟兩所醫院,在實地到訪手術室、隔離病房,並與各醫護人員分享工作經驗後,因近距離得到「第一身」的資訊和感受,都令他們對醫護團隊合作,甚至生命的意義,有更大的啟發。至於其他學習經歷,包括參加國際機械人比賽;在學校增設的Lego室或中華文化圖書館中「上課」;參觀警察訓練學校、半島酒店,甚至參加「毅行者」,或安排非華裔學生唱粵曲、學講廣東話等,都是這類活動學習的例子。這些活動各有不同元素︰創意、責任感、上進、自律、自信、共融等,都是香港未來一代需要的特質,若那每年50億元只因政治需要,而不問具體教育效益,便是白花了。

今時政府及商業機構都有不少教育基金,以資助有意義的項目,只是資源仍嫌不夠,學校也沒有誘因為學生申請,因此,需要政府直接增撥資源,大力鼓勵這類非正規課程的學習活動,並喚醒個別校長和教師的主動性,而透過這些活動,學與教才可真正取得成果。(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