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孝忠
馮孝忠

中、日茶道都很禪

發佈時間: 2017/04/07

中、日茶道都很禪

我對茶道未有太多認識,只是去體驗過一些日本茶道表演,和在香港法鼓山道場參加一些茶禪活動。

日本茶道源於中國,除了保留唐宋朝遺風之外,也發展了自己的風格。現代的日本茶道,以主人和客人的茶會形式為主,主人準備抹茶或煎茶和點心(和菓子),有頗為嚴謹的禮儀和程式,配套可能還包括庭園、字畫、花藝、茶室、茶具等。

如此認真的形式背後是「一期一會」的精神。人生無常,生命只在呼吸之間,每一次的茶會都可能是最後一次,人、事、境都會變化,所以茶主人都會希望做到最好,客人也認真赴會,體現禪宗「活在當下」的精神。我看過銀閣寺的茶道表演和一些茶道簡介,日本茶道是有頗為複雜的準備和喝茶的程式,透過「規律」和「慢」來培養「和敬清寂」(人和大自然融合的清淨的禪境界)。

我個人感覺在香港接觸到的中國茶禪道,與日本茶道的修心養性的心法和形式有相同也有不同之處。現代中國茶禪聚會和我們日常品茶的愛好接合,品茶以普洱和岩茶(大紅袍、水仙等)為主,茶室一般講求清靜,沒有日本對茶室布置那麼講究;雖然也注重茶具和水質,沖茶和品茶的動作優雅,也有一些常規,但相對而言,沒有日本茶道那麼嚴格的程式和規矩,所以不一定是聚焦「一期一會」來體現「無常」。

我參加過兩位茶僧的茶禪會,師傅都是透過比較不同產期、不同的焙火度、不同收藏狀態而同源的茶葉、泡茶後產生不同的味道和口感變化,來開示「因」、「緣」、「果」和空性(放在杯中未飲用前是泡在熱水中的茶葉,進了我們口裏則是我們觸覺和心的結合的茶味)。每個人對不同品種的茶葉的喜好也是觀察眼、鼻、舌觸覺(佛學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觸之說)和心的關係。

中、日的茶道的禪意同源,發展到今天卻因緣各異,我覺得日本茶道的禪意較在程式和整體環境中發揮,中國茶道的禪意較注重在泡茶的色香味的變化中來體驗。共同點是都有訓練我們把動作和心念「慢下來」的元素,茶會都選擇好的茶友(善友、善知識)和好的話題。

(本欄每月首周五刊登)

撰文: 馮孝忠 太平紳士,現任恒生銀行執行董事,並擔任多項公職。佛教徒,專修淨土法門。
欄名: 在世佛學,如此,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