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出國醫療新趨勢

發佈時間: 2017/04/19

中國人出國醫病還有一個說不清的原因︰過去一些病例顯示,病者在中國被錯誤診斷,一直無法痊癒,直至到外國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得了另一種病。這類病例並無統計數字,但信息在人們之間互相傳播,形成了有錢人向外求醫的習慣。到去年,中國病人已成為美國醫療系統的第二大外來收入來源,僅次於中東的病人。

美國醫院大量接收中國病人,除了增加收入,還可以創造新藥,因為美國容許醫療機構在法律和專家的監督下為病人試新藥。例如,哈佛大學醫學院在波士頓有多家附屬醫院,可以在監管和病人同意之下嘗試新藥。結果,美國一半新藥也是在這些醫院多次臨床實驗後產生的。中國為了安全起見,新藥的試驗機會較少,所以,一些重病的人為求生存,也會到美國試新藥。於是,中國病人成了美國試驗新藥的白老鼠,提高美國的醫藥水平。這又產生了另一個拉闊醫療差距的怪圈。

有見及此,中國近年落實引入境外醫院政策,既可以提高中國醫療水平,亦可減少醫療消費外流,香港大學醫學院在深圳的醫院正是例子之一。去年12月,哈佛布萊根醫院與中國合作方簽訂合約,在海南博鰲設立醫院,成為它在海外的首家附屬醫院。凡此種種,將是互利共贏的探索。(下)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劉銳紹 香港電台第一台《藍地球》,逢周一至周五播出,為聽眾帶來世界不同類別知識。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