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人工受孕大排長龍

發佈時間: 2012/10/15

本港每六對夫婦便有一對面對生育障礙。近年連名人也大方承認以人工受孕生BB,刺激求助個案上升逾四成。但公立醫院人工受孕服務大排長龍,有團體認為,港府若要鼓勵生育,須檢討有關政策及配套。

本港有生育障礙的市民不少,例如36歲的楊小姐,她已婚多年,分別在30歲及32歲兩度懷孕,可惜兩次也小產。她慨嘆:「兩次都因為BB停止生長,被迫做流產手術。我和丈夫看過很多醫生,都說我體質弱,丈夫的精子又不夠壯,故很難生BB。」

公立醫院年處理1500宗

按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資料,09至10年接受公、私營人工受孕服務,由4,968人急升至8,668人,增幅約42%,去年首半年已有5,194宗個案。生殖醫學專科醫生藍寶梅說:「部分名人承認接受人工受孕,間接促使大家正視問題,近年到其診所求診者增約三至五成,以往多數是34至35歲,近年年逾40歲的求助者大增。」

家計會發言人指,為應付服務需求上升,需增加「生育指導服務」的診症節數:「兩年間求診數字升逾四成,我們會按情況轉介求助人到公、私營醫院或不育治療中心。」

不過,據悉醫管局未就服務需求上升而增撥資源。醫管局指瑪麗、威爾斯及廣華醫院均有提供人工受孕服務,每年合共處理約1,550宗個案。經評估合適做手術的已婚夫婦,可在公院排期進行最多三次手術。

有利於人口政策

輪候公院手術最長要等兩年半,但瑪麗及威爾斯則有提供私家症,手術輪候約一至五個月。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指,人工受孕屬非緊急服務,即使求助上升也難增撥資源:「政府應考慮不育會影響人口發展,人口政策需透過不同方法解決,例如將人工受孕列為主流服務及放寬申請資格等,當局應檢討現行機制。」

實習記者:林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