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電騙新招 手機App套密碼

發佈時間: 2017/04/20

電話騙案無日無之,今年首季警方接獲171宗舉報,受害人67%是女性,且不少是有一定學歷的年輕人;當局還發現騙徒有新招,要求事主下載名叫「Protect」的手機App,藉以套取銀行戶口密碼。

據警方數字顯示,今年首季發生171宗電話騙案,127名事主損失共4,028萬元;當中92宗涉假冒官員,涉款3,703萬元。

首季171宗 涉款$4000萬

當局還發現3、4月間的電騙數字上升,復活節期間就有11宗假冒官員案件,涉款1,245萬元,有事主損失300多萬元。

警方稱電騙劇情大同小異,冒充內地官員的騙徒多訛稱事主涉內地罪案,要求交「保證金」以證清白。騙徒以往會要求把錢滙到內地指定戶口,但後來部分改為要求事主到內地開立銀行戶口,或提供已經在用的內地戶口,再存入「保證金」;由於戶口在自己名下,事主更易放下戒心,還向騙徒提供密碼,結果存款即被轉走。警方還發現騙徒除了以登入假網站等方式套取資料外,最近會要求事主下載一個名叫「Protect」的手機App;當事主下載後在App上輸入帳戶號碼和密碼,騙徒可在第三方電腦上獲得資料,並藉此轉走存款;此App更可攔截銀行發出的SMS信息,令事主無法即時獲知戶口異動。

較高學歷年輕人 易墮騙局

此外,警方分析新一季數據後又發現,電騙受害人67%為女性,年齡層則以30歲以下最多,佔33%;墮入假官員陷阱的事主有兩成是暫居本港人士,一成為新移民。事主教育程度方面,高中以上佔8成半。警方相信,在職在學年輕人或較少接觸防騙信息,又有少許法律認知,反而有機會相信騙徒。

港大內地女生中招 失71萬人幣

電騙受害人以有一定學歷的年輕人為多,在香港大學就讀的一名內地女生就是例子。該名26歲郭姓女生周日(16日)接到自稱入境處職員的女子來電,指她涉嫌干犯刑事罪行,並把電話轉駁到「上海市公安局執法人員」,對方要求她把「保證金」滙至內地一個銀行戶口。郭信以為真,並先後5次滙出71萬元人民幣,之後才驚悉受騙,至前晚10許報警。另外,一名在浸大讀書的25歲王姓內地生亦墮入電騙陷阱,損失約9萬港元,至前天上午11時許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