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郊野公園一點寧靜

發佈時間: 2017/04/28

「這陷阱,這陷阱偏我遇上。」

遠方傳來譚詠麟的歌聲,這可是大埔四色林徑的啡路。拐了彎,一位中年大肚腩男士,把他的手機駁上一個小喇叭,聽着《愛情陷阱》。

每到周末,我愛行山。差不多每一次,山中都是人來人往,好不熱鬧,但也見到不少行山人士像這位仁兄般,開着喇叭聽着歌。

不過,你行山,為何偏偏要拿走耳筒裝上小喇叭,用歌聲響徹山野?

你聽歌便聽歌?我不是說你不可以聽歌,戴上耳筒便行。你有你聽歌的自由,我也有享受郊野寧靜的自由,現在是你聽歌時的聲浪掩蓋了郊野的寧靜,而震耳的歌聲亦騷擾了其他人。

你說這是你的自由,何況亦沒有法例規定你不能在郊野公園聽歌。你有權聽歌,對,但你妨礙了別人享受郊野的寧靜,便不對了。

哲學家康德提出,只有在意志是自主決定,受制於自訂定律的時候,人才是自由的。一般理解是自由就是從心所欲,不受障礙。康德認為是錯的。人的自由也應受制於自訂定律,意思是你做人做事總有一些原則定律予以遵守,即是說你做的決定其實是你的底綫。

康德的意思是說人有理性作出決定。當你扭大聲浪時,你已做了選擇。你表達的不是你的自由,而是你人性的某一部分。

你在郊野上扭大聲浪聽歌,其實你是有目的的,就是show off,是引人注目。

在台灣的陽明山上,不管是小徑、山道還是車路,都沒有垃圾桶,但都是整潔的。為甚麼?

在平日西貢的山頭,偶爾會碰到一些專程由日本來香港行山的日本人。他們行山時,說話輕聲,他們自帶便當,絕不留下垃圾,這是文明的表現。

我們呢?

請大家戴上耳筒,還郊野一個空間一點靜。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方天豫 穿梭東西南北 探索古今中外
欄名: 時間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