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血管置入導管吸血塊 醫中風成功率升兩倍

發佈時間: 2017/05/18

瑪麗醫院每年所接收的中風個案,部分因動脈血管閉塞所致,一旦發病需分秒必爭,在短時間內接受溶血針治療,惟成效不佳。院方遂引入「動脈取栓術」,在血管置入導管吸出血塊,成功率增至88%,即使曾服用薄血丸的患者亦可施手術。

瑪麗醫院每年接收逾600名中風個案,80%患者屬缺血性中風,其中30%因動脈血管閉塞所致。院方於2005年引入動脈取栓術,瑪麗醫院內科顧問醫生謝曼瑜解釋,醫生在患者的大腿血管置入幼細導管,循血管伸延至閉塞位置,把血塊吸住拉出體外。

3個月內能步行

她指出,以往動脈血管閉塞致中風患者,須於發病後4.5小時內注射溶血針治療,惟即使注射後,亦有6%病人有腦出血風險,當中一半病人死亡。此外,以往病人入院後平均110分鐘才能接受手術,現時約60分鐘便可準備動手術。

謝續稱,以導管手術清除血塊,較以往注射溶血針的治療空窗時間,由4.5小時延長至6小時,成功通血管機會亦較傳統方法約30%增至88%。病人如康復進度理想,最快可於3個月內能步行。但新手術亦有10%風險引起血管撕裂等併發症,3星期內曾做過血管手術如通波仔及有高血壓等則不宜進行。

瑪麗醫院自2005年進行首宗動脈取栓術,平均每年為1、2名患者施手術,自2014年起每年增至約有10宗,現時醫管局有5至6間醫院可提供有關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