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外國藝術家到訪 校園解構光影科技

發佈時間: 2017/05/18

藝術品一向予人只能遠觀的印象,香港藝術節早前舉行的SUPER POOL互動展覽,參觀者卻可在展品上游走,以速度與力度影響LED裝置的顏色及亮度變化。原創者Jen Lewin早前更親身到訪本地中學,與學生創作屬於他們的互動裝置作品。

慈幼英文學校早前參與了由香港藝術節主辦、為期3個月的「聲光.會影」到校藝術交流計劃,探索科技結合光影的可能性。該校梁子聰老師指參與的12位同學來自中四、中五的視藝科及科學科學生,同學先參與6節工作坊,由本地藝術家介紹世界各地的聲光藝術如何互動運作,以及感應器裝置的應用。

跨學科學習

梁Sir稱,藝術家Jen Lewin早前到校主持了一節工作坊,教導同學如何把細小的LED燈縫在布料上再通電。「她除了簡介自己的作品,也與同學到訪當時在港舉行的SUPER POOL互動光影舞台場地,講解其背後原理及運作。」

他指出,是次活動可給予機會讓同學挑戰自己,學習不同學科的知識,包括藝術設計、建築、焊接電工等等。「教育局現正積極推廣STEM教育,而『聲光.會影』計劃是把藝術(Art)也加進科技教育中,將STEM加強成STEAM,讓同學了解到如何把STEM的技巧,美觀、有效地呈現在別人眼前。而活動完結後,同學所學到的技術,很多也能在日後再應用。」

互動亮光點

同學們在短短3個月內完成的互動裝置藝術《燐粼》,全長約3米,作品描述學校與所在社區筲箕灣的關係,整個構思是一幅很大的畫,有兩排城市的剪影,當中也穿插了社區的舊相及學校的活動相片。

在駁上LED燈裝置後,每當行人路過,感應器便會自動亮燈。梁Sir解釋《燐粼》是指燃燒的火光和水波所反射的粼光,在繪畫的圖像中除了漁港舊區,也描述了1976年愛秩序灣村木屋大火。「當時學校主動借出室內操場及其他設備,讓家園盡毀的災民暫住,同學想透過作品讓學生了解學校與社區緊密不可分的關係。」他欣賞同學們能投入地完成作品,「大家都不介意經常留校趕工,務求令作品更盡善盡美。」

進入觀眾五感

梁Sir謂當代藝術家已不再單只專注於繪畫,往往要結合各方面的媒介。同學容汶鏗說,藝術普遍被認為是極抽象的東西,甚至有時會覺得難以理解,亦只限於視覺上。但原來藝術就是將抽象的東西帶入觀眾的五感之中,讓人產生共鳴,而科技可為人建設一個藝術環境,作出呼應,讓觀眾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探索事物百態。

撰文︰郭子臻

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設計: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