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雞滋味夢裏尋

發佈時間: 2017/05/26

田雞滋味夢裏尋

一晚飯局,有小朋友提到現在哪裏有好的田雞腿吃?想起了數月前和「七哥」吃晚餐,見到玉簪田雞腿而食不下箸。他說,現在稻田也不多了,何來好田雞?這真是行家心底話。

喜歡吃田雞,簡直味勝真雞。不過,這已是幾十年前的回憶了。

田雞是蛙的一種,我們現在稱的田雞是虎紋蛙,皮似虎紋。另外一種,香港大帽山上偶然找到的,是棘胸蛙,又稱「石雞」,味更清,口感爽,20年前在浙江安徽交界山上某農家吃到,吃石雞是不去皮的。在香港沒有吃過石雞。

20世紀60、70年代,香港仍然有很好吃的田雞,冬天吃煲仔田雞飯真是芳香可口,現在想起來仍覺齒頰留香,夏天燉冬瓜盅,也要加些田雞才鮮甜。

田雞飯今不如昔

可惜近年田雞風味已不大如前,幾年前想重溫舊夢,煮田雞飯給家母吃,明知田雞味不如昔,多買了兩斤,田雞身煲湯,然後用湯來煮飯,田雞腿用鹽糖薑汁酒醃過,加蔥段香菇放飯面蒸熟,豈料仍然沒有甜味。

田雞也像兔仔,味道都是很似雞的,也許下次要用兔仔充田雞了。不過,很多人覺得兔仔太可愛了,絕對不肯吃(或吃不入口),這倒又不似法國和意大利人了。

飲食習慣很難改變的,中國人吃田雞的歷史很久,周朝黃河流域比現在溫暖,田雞很多,朝廷有官專飼養蛙的,稱「蟈氏」,見於《周禮》。

趙翼田雞勝八珍

唐朝著名的「燒尾宴」有道名菜,稱為「雪嬰兒」,據考證就是田雞。不過,韓愈卻不喜歡田雞,他流放到了潮州,寫詩給流放廣西的柳宗元,說他不應該喜歡吃田雞。連大老饗的蘇東坡也把田雞比作「蜜唧」(蜜餞活鼠胎),可見宋朝時的官員少吃田雞。

真正欣賞田雞的,也許是清朝乾隆年間的趙翼,他的《二十二史劄記》別出心裁,堪稱巨作。他是江蘇人,歷任廣西廣東貴州知府,所以他肯定吃過很多田雞。趙翼就認為田雞是味比八珍的美食,寫了一首《食田雞戲作》。

當然,對於平民百姓,有沒有名人的題點是不重要的,好吃就是了,在水稻田抓到的野生田雞,味勝真雞!

近期因為田雞乏味,只好求於外援,吃「大地田雞片」,大地即大地魚,烤香研末,田雞肉切小片,略醃以猛火炒,加大地魚來伴燒雲腿,也是添味之意。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