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質辨識

發佈時間: 2017/06/15

「醫師,我是寒底還是熱底?」這是很多人求診中醫時喜歡提出的問題。

所謂「底」,所說的其實就是「體質」。體質是身體的特質,是個體生理和心理狀態的綜合反映,受先天及後天因素影響而形成,是穩定的特質,但是也會隨着年齡、生活及飲食習慣、情緒、患病經歷、生活環境等因素而改變。

體質學說早在《黃帝內經》已有論述︰「蓋有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態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並給合五行的概念,分為二十五類人。

現代較為流行的體質分類法,就是「九種體質」,包括︰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鬱質、血瘀質和特稟質。體質不僅與個人的體型及生理特點相關,更決定了患病的傾向性及病情的轉化。例如︰陽虛體質的人,多見怕冷、面白、口淡,患病時以陽虛證或寒證為主,這類人平時應選用溫補陽氣的養生方法,飲食忌寒涼生冷,宜吃薑、羊肉等溫補之食物,使陽氣得養,以預防疾病。至於患病後,服藥治療時亦應時刻謹記顧護陽氣,以防病情惡化。由此可見,了解自己的體質對於預防疾病及病後防變都有着重要意義。

撰文: 陳詩雅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中大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