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禾苑與木下一

發佈時間: 2017/06/30

穗禾苑與木下一

木下一(James Kinoshita)是香港建築界其中一位十分重要的建築師。他設計的代表作包括已拆去的希爾頓酒店、堅尼地道的香港電燈公司電力變壓站、仍在的怡和大廈(前康樂大廈)、AIA美國友邦保險大廈,及得到1981年香港建築師學會Silver Medal大獎的穗禾苑。

穗禾苑建於1980年,是第一代的「居者有其屋」。木下一建築師說︰「設計穗禾苑背後的理念是要創造一個有生命及有鄰舍關係的社區。」九幢高層住宅大樓分置於三區,每區各有自己的顏色系列及名稱,希望每區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色。

穗禾苑的外形設計優雅,着重比例的配合,有強烈的綫條感。它最大的特色是每三層樓才有電梯到達,以電梯大堂代替了一般又長又暗的公屋走廊。木下一建築師的意圖是想增加住宅的安全度,讓光能到達電梯大堂,沒有黑暗的角落,亦增加了居民的溝通。穗禾苑一層八戶,每24戶便共享這公共電梯大堂;因為每三層才有電梯到,這不但增加人的交流,亦是為了省錢。

穗禾苑立面的設計是誠實表達着其結構,深色的窗戶凹入面與白色的結構黑白分明。它的精采之處是,其優雅的設計已超越了純粹的功能性,把限制的條件變成其卓越設計的基礎,轉化成設計的亮點,誠實的表達着自己的性格。

80年代是現代主義經濟邁向起飛的時代,建築設計不是以豪華或奇特外形見稱,而是能表達功能結合結構之美。而木下一的設計每每超越了單純功能上的要求,在簡約中能看見細部精心的設計,在宏觀布局中營造出滙聚人氣的空間。

以前,他設計的Hilton酒店中Cat Street咖啡室是當年蘭桂坊前的型人蒲點。這個不懂日文、加拿大出生的加籍日裔建築師,當年是為了追求心愛的香港女友(現在的太太)來到香港,在香港P&T建築師樓工作,他的才能在此得以發揮。直到今日,他仍是以香港為家。我想這便是「香港精神」,就是這種開放、接納新事物、新想法、不分國籍的包容,成就了一個精采的城市。

我們問木下一對於香港甚麼是重要的,他說是香港的山和水。我們再請他給年輕建築師一句話,他說:「當一位建築師,最重要的,是享受你的工作。」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陳翠兒 建築是生命的舞台,在表達和塑造人的價值觀和孕育理想。
欄名: 筆講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