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媽媽感壓力 交給爸爸補不足

發佈時間: 2017/07/04

華人媽媽習慣事事上心,到底怎樣才可以維持良好的情緒狀態?親子教育顧問張笑容指媽媽生了孩子後便會忙和盲,習慣了跟子女「戀愛」而忽略了丈夫才是伴侶,尤其是全職母親,在育兒時也不要忘記照顧自己。「要懂得抽身,女人會感情用事,有些事不妨適度交回丈夫處理。」

近期發表的「媽媽壓力指數」反映,逾6成受訪媽媽感到精神壓力,1/3受訪者超越精神健康警戒綫。張笑容謂,女人壓力來自家庭、工作、子女功課等,也有來自社會輿論,被社會價值拉着走,做到加零一也被評為未能達標,倍感壓力。

她謂自己育有18及13歲子女,長期也要兼顧家庭和工作,而減壓之道是提醒自己︰丈夫是永遠情人不要跟子女談戀愛,並要維持運動習慣。「良好的夫婦關係,可協助母親用多一個男性角度看待育兒問題,當爸爸缺席,媽咪一定倍感壓力,故定時拍下拖很重要。我約會丈夫時不再談仔女經,而是關心對方,多數分享感受為主。平時夫婦間要花時間建立默契,到家中有問題時,男性善用爸爸天生的權威去處理,自會補到女人的不足,進而令媽媽不會感到孤身一人。」

培養夫婦間默契

她笑謂女人始終較感性,需要學習理性和放手,更需要識別自己每分每秒的情緒狀態。「教小朋友時去到情緒臨界點,便要離場,交由父親去處理。女性較愛執着一定要當下解決整件事,會令自己情緒很波動,事實上無論是功課、管教問題,我們都要學懂time out。例如我丈夫愛講一句話︰『既然這問題暫時找不到答案,不如明天再談。』這一招好好用,因為經過一日後,那件事已變得不再那麼急需去解決,這種懂得適度抽離的方法,我今天仍在跟丈夫學習……所以夫婦間的默契是媽咪們必須優先重視,也是情緒最大的出路。」

怎樣培養夫婦默契?她笑謂看來是老生常談,但實踐起來不容易。「第一要刻意約會爸爸;第二當媽媽要注意儀容,保持活力朝氣,當自己開心積極愛自己,小朋友也會感染到。再者,媽咪應建立正面的朋友圈子,不妨多接觸喜歡做義工、家教會或宗教團體中的朋友,建立1、2個手機群組,每當有心事、丈夫沒時間理你,這些知己馬上可跟你談,令你不致於鑽牛角尖。」

規劃人生下半場

當子女進入中學階段,媽咪意識到要退下來時,難免出現失落感,故媽咪其實可以及早準備規劃人生下半場的去向。「我在一次中學生的人生規劃工作坊上,遇見一位媽咪,她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也應有人生規劃,後來她去學焗曲奇,定下5年後子女相繼出身就可以開一間餐廳。很多媽咪為了照顧子女,會丟下年輕時的朋友、興趣,令生活變得蒼白,其實無論任何年紀的媽咪,都可以終身學習,再建立自己的夢想。」

不只是母親也是太太

育有小五兒子的全職媽咪陳太(Fiona)是一位快樂媽咪,她謂自己愛扮靚、愛湯水、12點前一定要入睡。「平時重視飲湯滋潤身體,保持心情開朗,自己情緒好,其實有助家庭和諧。」此外,她也會定時約家長朋友見面。「媽咪需要朋友,有時教仔會勞氣和想不通,故我有2、3個手機群組,定期約其他媽咪出來。當傾到子女問題時,才知道原來人人的子女問題相似,都有一分放鬆,有時也會覺得囝囝其實也不錯。」

她笑言孩子出生頭5年,身心靈都要我全天候貼身關顧,那時母親焦點9成在兒子身上,但結婚前她已理解到︰丈夫才是陪伴自己走到盡頭的人,不是兒子。「縱然忙,我們每一個月定會放下囝囝出去拍拖,一年也會兩個人去一次旅行,專注經營彼此的關係。」她強調作為家長,不要把子女成績看成自己的唯一成就,應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不讓其情緒牽引自己。

撰文︰胡麗珊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設計:招潤洪

您也可能喜歡...